【綜合新聞】院園合一 優質教育——國際電子商務學院發展之路
發布時間:2016-03-03瀏覽量:3567

用
創新的思維、發展的眼光、改革的辦法
解決
前進中問題
一、院園合一校企協同育人
△ “實用”才是硬道理
△ 產教融合:
教學改革方向
技術精英培養路徑
△ 務求實效 務在實踐
1.理論依據
△ 院園合一是踐行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說的一個基本原理:“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 黃炎培先生認為“只從職業學校做功夫,不能發達職業教育;只從教育界做功夫,不能發達職業教育;只從農、工、商業界做功夫,不能發達職業教育。實施這一模式的前提在于學校與企業的合一。”
△ 陶行知說:“但要求其充分實效,教育更須與別的偉大勢力攜手。”
2.基本內涵
產教融合一元化運行機制
· 一個專業群一個經濟實體。實體二級專業學院與專業產業園合體。
· 設學校院長和企業指導院長。實施學校和企業雙專業帶頭人制度。
· 實施學生企業導師制度。鼓勵教師職業內創業,成立公司企業。
· 支持專業教師開展產教研項目。專業教師具有企業實踐經歷。
· 建立了雙師素質教師與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員互聘機制。
· 生產一線能工巧匠和企業管理中堅參與到專業教學之中。
· 在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教育管理上都滲透了“企業元素”。
教學做合一實訓式培養模式
教學方法是陶行知所說的“以工作或問題為中心的教學做過程”。“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真學。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學也不成為學。”
校企一體化平臺
黃炎培先生認為:
“辦職業教育通則”之一是“深入這項職業教育的環境”。
“要辦職業學校,當先辦工場;欲辦工校,先辦工場,這話很是。”
“所以辦某種職業學校,必須深入某種職業環境,如農必于農村,商必于商業區,工必于工業區……”
3.現實意義
院園合一化解校企雙主體的矛盾,實現校企主體一元化,能將工作落腳在人才培養上,實現人才培養精準化、資源配置最優化,切實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4.工作實踐
△ 國際電子商務學院與電子商務產業園合一。著力打造產業為體、文化為魂、教育為本的產、學、研、用合一的園區。讓專業學院成為責、權、利結合的實體單位。
△ 大學生就業創業孵化基地的實習實訓、世紀黃海電子商務公司的產業經營、國際電子商務學院的教育教學、跨境電子商務研究所的實驗研究、創客學院的創業創新五位一體、融合發展。
△ 完善儒商學堂+實訓工坊+創客空間方式,構建基于創新、創業、創客的實訓式人才培養模式。
二、優質教育
民辦新建本科高校精英化教育之路
1.理論基礎
教育者不能做選對風口的投機取巧者,不能用刮風的理念在學生身上做教育實驗,而貴在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教育常識的堅持與行動。
目中有人,心中有書,高質量繪制教育藍圖,鎖定人才培養的質量目標,專注精進,踐行一萬小時定律,把“簡單的招式練到極致”。
追求優質的教育,走優質化發展之路,培養技術精英,這理應成為教育的共識、教師的追求和教學的要求。
(1)教育競爭是優質教育之間的競爭
△ 國家之間的競爭,已落實在優質教育之間的競爭。
△ 優質教育之間的競爭,這是教育競爭的本質。
△ 教育的基本矛盾: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接受優質教育的需求和優質教育資源相對短缺、供不應求的矛盾。
△ 優生更需優育,人們已經不滿足“有學上”,更要求“上好學”。
△ 教育競爭規律體現了知識經濟時代競爭的本質規律:
只有第一,沒有第二。
△ 學校的持續健康發展必須要辦優質的教育。
(2)實施優質教育是教育本質要求
作家張曉風在《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寫到:“今天早晨,我交給你一個歡欣誠實又穎悟的孩子,多年以后,你將還我一個怎樣的青年?”這就是優質教育的邏輯起點,大道至簡自己的孩子在學校上學我們該怎么教育?類推教育評價標準:我們把自己的孩子都送到學校上學,我們學校這樣才算辦好了,辦成優質了。
人生出彩機會
實施優質的教育,這是教育的本質要求。不實施優質教育,人民不答應,個體生命“逝者如斯夫”線性規律要求我們更高效培養德才兼備的優質人才。
生命只有一次,不能誤人子弟,這是教育的底線。對教育對象和家長而言,教育必須是優質的。通過優質的教育來打通學生人生上升渠道,使每個孩子都有實現夢想和人生出彩的機會。
2.實現路徑
(1)教育理念人本化
堅持教育人本位必然反對人的工具論、產品論。人才培養拒絕大工業是批量生產,基于多元智能理論因材施教,開展個性化訂制式教育,提升學生的快樂指數。
每個學生對學校而言或許是萬分之一,可對一個家庭、對學生本人而言卻是百分之百,是人生的全部和生活的所有。
(2)資源配置精效化
△ 優質教育資源首先滿足優質學生,以使教育效益最大化。李光耀曾說:“對新加坡人來說,不論種族、宗教或語言,我們必須讓有天賦才能的年輕一代接受最高的教育,使他們的潛力得到充分發揮。”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李光耀在任期間,新加坡推行的是精英教育、雙語教學。
△ 名師出高徒。大爭之世,一切的競爭都化為人才競爭。教育必須轉變方式:把人力資源管理上升為人才經營。
(3)教學設計精準化
準確把握人才需求和專業發展的生命周期,快速搭建市場需求——學生學業——學科專業橋梁。優質教育應關注:社會需求什么,學生需要什么,如何發現需求、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時響應將二者需求有機銜接培養人才,將創意落地,及時提供滿足學生興趣與市場需求的教育服務,使人才培養與行業發展同步。
(4)教學過程實戰化
落實習近平同志提出的兩個堅持:“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
(5)教學精品電商化
△ 當教育遇上互聯網,注定要經歷一個電商化的過程。師生要完成作品——產品——商品——用品四級跳,通過成果的電商化也實現了教育評價第三方化,使教育以成果的形式接受社會的檢驗。
△ 馬云說:“C2B一定會成為產業升級的未來。” 這意味著工業時代以學校為中心的B2C正被信息化時代以學生為中心的C2B所代替。學生驅動學校價值鏈,學生由被動響應者變成真正的決策者。學生成為教育價值鏈的第一推動力。訂制化教育服務、學分制教學管理使因材施教成為可能。
3.現實需要
(1)轉型升級——技術精英
在我國辦高等教育就必須實現學生跳龍門的愿望,我們要致力于構筑技術精英大搖籃,彎道超越實現學校轉型升級。
(2)電商危機
快走半步 領跑發展
“選對了風口,豬也能飛”,在教育刮風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可能一夜之間過剩,但風過之后我們如何持續發展?快走半步,能否適度超前、領跑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問題。和其他高校同質化的運作模式,使我們的優勢和特色蕩然無存,三個專業整合與升級、基地與學院融合發展迫在眉睫。
教育上移 聚焦突破
不久的將來,電子商務會如同英語、計算機一樣成為人人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實體企業會完成電商化改造,那么兩三年以后就沒有低端的電子商務了,所以教育必然要上移,適應高端優質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跨境商務人才培養勢在必行。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突出電子商務技術、國際經濟與貿易突出跨境電子商務,聚焦電子商務,外語+計算機+商貿,工學+管理學+經濟學,跨學科突破新商科,使本科商科專業成為亮點和特色。
破解矛盾——內涵發展
結構優化和質量提升——優質教育解決
招收跨境電商本專科精英班,控制電商、國貿專業招生規模,保持專業規模適度、質量較好、特色突出,實現良性發展。
4.探索實踐
· 要么電子商務,要么無商可務。
· 要做就做精品,要么別做。
· 先行先試不評論,埋頭苦干不爭論。
· 以特區的精神干事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