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業典型
          優秀創新創業工作室典型案例——陳福釗
          發布時間:2022-04-07瀏覽量:2708

          2017年7月,我碩士畢業后進入了黃海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工作,如今已經第四個年頭了,這是我第一次踏入工作崗位,盡管仍然是生活在充滿活力的校園里,我卻實現了學生到教師的身份轉換,因此我對它投入了滿腔的熱情。進入學校后,我開始進行工程測量這門課的教學工作。

          后來在學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本著以測量為核心,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培養出高技術測量人才的理念,測量協會成立了,這是測量工作室的前身,我做為社團主要指導老師,負責社團的日常運營工作,主要工作是傳授講解測量儀器的使用以及測量結果的驗算,提高每位成員的個人能力以及團體協作能力。我本著務實求真的精神,努力把協會建成團結向上,開擴創新的優秀社團,作為專業社團,每年的納新人數基本在20余人。

          通過培訓測量,同學們可以熟練使用水準儀、經緯儀進行基本的導線測量,提升測量技能和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同時每年建工學院都舉行測量大賽,由測量工作室承辦,技能大賽給了同學們一個展現自我的平臺,大賽激發了大家動手操作的濃厚興趣,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一致好評。在2019年和2020年的測量大賽,我們邀請了青島良益勘察測繪公司的領導,技術人員做為此次大賽的校外指導老師,發揮測量大賽對職業教育的引導,展示,檢驗,激勵作用。不斷強化“學以致用”的辦學目標,推動我院校企合作,促進大賽與學校專業建設和教學密切結合,促進人才培養與就業需求及崗位能力標準密切結合。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下圖為參加測量大賽的同學們比賽中的風采:

          在我國,建筑工程相關專業是發展的非常早的一批專業了,但是軟硬件條件的制約和傳統教學創新意識的不足,教學觀念的落后,實踐教學的內容較為單一,缺少項目化教學改革的方案等各方面原因,使這門古老的學科在同學們心目中提不起興趣,很多院校嘗試著去改革,但對于如何創辦有特色的專業,如何走出一條屬自己的發展道路,至今仍然摸不著頭腦,有的學校急于做表面工程文章,不注重實際效果,不考慮學生到底需求什么,不考慮到底要培養什么樣的人,不考慮企業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在人才培養的模式以及教學質量上都存在諸多問題,導致教學活動不能很好的運行。而有一些學校在吸取了慘痛的經驗教訓之后,慢慢摸索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取得了相當顯著的成效。建筑工程相關專業的“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開創了一條先河,它不僅解決了學生的就業問題,改善了實訓環境,改變了以往項目化教學的缺失,將學生的就業環境進行了改進,學生技能得到大幅提升,校企合作保證了其就業率,解決了校方、學生等多方面空前棘手的就業問題,并且使人才培養與企業行業的崗位需求更加吻合,使得學生畢業后能迅速進人工作狀態,極快地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它的建立如雨后春筍般地給土建相關專業帶來了甘露,并且為行業企業培養了大量的實用性能手、高端技能型人才。

          一、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推動工作室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

          (一)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校企共贏

          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符合土木工程相關專業教育特點,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符合社會對土木相關專業人才的要求。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可以直接企業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專業培養目標和企業人才需要相呼應,推動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實現校企共贏。

          (二)實現校企合作無縫對接,培養實踐型技能人才

          工作室的教學團隊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實踐經驗,教師由學校或企業的人員來擔任,能及時了解土木及建筑相關專業的發展動態以及最近的新變化,專業培養針對性凸顯。工作室內學生的學習或工作任務都是企業里的真實案例或者是工作室承擔的科研項目,學生的角色就是操作工人,學生的狀態和就是企業的實際工作狀態,實現人才培養和企業需求之間的無縫對接。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職業能力在工作室中能達到很大的提升。

          (三)提高教師技能,促進“雙師型"隊伍建設

          教學團隊開展定期的教研活動,工作室中從企業聘任的教師將企業實際的工藝流程以及發展動態帶到教學實踐和研討中,能夠拓展學校專業教師的專業視野,提升專業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和教學適應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師的職業素質,使雙師型教學團隊獲得很大的發展。

          工作室團隊由負責人、專家、企業工程師、專業教師和學生等組成,實行導師制。學生團隊分為核心組、骨干組和成員組等。專家負責從專業發展方向、技能專門化培養等方面全方位進行工作室工作指導。企業工程師負責引進項目、指導實訓、解決技術難題等。下圖為測量工作室校內指導教師團隊。教學團隊由教授,副教授,講師三個梯隊的教師組成,年齡跨度大,既有專業知識豐富的老教授,也有年輕,善于與學生溝通的年輕教師,團隊成員分工明確,配合默契。

          (四)在線課程錄制,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019-2020學年第一學期,我們教學團隊錄制的《建筑工程測量》在線課程正式上線并投入使用了,現網絡點擊率以達到17萬多,學生可以提前在網絡上自主學習理論基礎知識,再通過線下儀器操作進行測量練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疫情期間,我們的線上課程發揮了重大作用,教師大多采用學習通視頻+qq群課堂的方式進行授課,直播課程學生無法回放,但線上視頻可以多次重復觀看,即使是畢業的學生,在工作中遇到了問題,仍然可以觀看我們的線上視頻尋找答案。

          二、走工作室制教改路,培養人才新模式

          工作室通過測量項目進行教學,這要求學生不只是對理論知識和技能的簡單掌握與熟練應用,而是要求學生在掌握專業理論與技能的基礎上完成一個全新項目,學生必須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與技能,深入分析討論、設計比較,并合理分工協作,最終才能順利完成項目。這一過程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與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個人綜合能力

          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班級建制,教學環境耳目一新,學習內容新穎實用,上課不再是傳統課堂的聽與記,而是學與做。每個人都參與到任務中,測量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需要團隊的協作完成,因此在每項測量任務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明確分工,任務每推進一步,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與個人價值的實現,團隊的凝聚力在不斷增強,個人的團隊協作意識也得到大幅提升,因而學生積極性高漲,學習的主動性也明顯增強。

          我帶過的一個學生,剛剛進入大學第一年的學習生活時,學習上沒有什么目標和動力,對自己今后的發展也沒有什么想法和計劃,每天循規蹈矩地上課下課,可能偶爾還會犯點小錯,每到周末就窩在宿舍沒白天黑夜地打游戲,吃外賣,一次聊天結束后,我邀請他加入了測量工作室,我們每周六都會舉辦工作室活動,在實驗樓下練習測量儀器,有時也會帶學生到校外進行工作實踐,剛開始的時候,這名同學感覺內向,對儀器也是一竅不通,后來慢慢找到了感覺,他努力完成每一次老師布置的學習項目,認真面對每一次實驗課,虛心和學長學姐請教,他在付出中不斷收獲學習的成功,而這種成功又成了他不斷進取的動力,更明確了他努力和奮斗的目標,迅速成長起來,最終在大二的時候成為了測量協會的會長,時間在緊張和忙碌中總是過得很快,畢業的時候他在知識結構、綜合能力、思想水平上都有了長足的提升。

          (二)實現師生雙向互動,增強教學效果

          工作室運營模式改變了傳統的師生職能。教師走下講臺,工程師走進學生,帶領學生共同完成項目,不再照本宣科地進行理論講授或研發產品,而是與學生共同分析、共同探討、共同設計、共同完成一個個項目。從項目的引進、分析,項目的分工實施,到最后的應用與評價,教師、工程師與學生可以隨時溝通交流,實現了教師、工程師與學生,教學、實踐與學習的充分互動,教學效果自然更好。下圖是我與學生討論測量相關問題。

          (三)縮短職業適應期,實現了學校與企業的“零距離"對接

          基本每個學期畢業實習的學生里,總有那么幾名同學發微信問我:老師,水準儀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來著?或者,老師,您能不能再給我講講全站儀的操作步驟,盡管是課堂上非常認真的同學,也會遇到一個難題,就是課堂上的基礎知識在遇到實際工作問題時,不知該如何運用了,而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教學是在各種真實項目與崗位中教給學生知識與技能,學生接觸到的不僅僅是崗位專業技能,還有工作態度、團隊協作、工作壓力處理、人際交往和環境適應等。通過這種真槍實彈的工作與學習,學生不但掌握了各種崗位專業技能,還養成了良好的職業道德、人格品質和團隊合作意識,具備了較高的社會交往能力與心理承受能力,縮短甚至消除了大學生畢業后進入社會和工作崗位的職業適應期,實現了學校與企業的“零距離"對接,可以直接上崗,避免了企業對應屆畢業生的再培訓。

          (四)實現產學研一體化,培養綜合性技術人才

          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是實現產學研一體化最好的方式,屬于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學生和企業、社會之間溝通的橋梁,具備企業的基本特性,在硬件和軟件建設上與企業實際生產相符合,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以計算機網絡專業的研究方向為基礎進行設計、研發,能夠充分地利用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應用能力,鍛煉出具備較強專業知識、適應社會需求的綜合型技術人才。

          三、發展工作室制仍需全方位保障

          (一)制度保障

          學校對辦學機制、辦學模式和辦學體制有明確的定位,整合資源,教務處統籌資源,將學科建設的主體與專業建設的主體融為一體,促進教師在科研崗位與教學崗位間有序流動。充分調動廣大教師以自己為研究對象, 進行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通過管理制度引導教師打磨課程, 保質減負提高教學質量。依托學科優勢,以強化學生的研究意識和動手能力作為專業特色,改革學生評價體系,并制定相應的激勵措施。

          (二)經費保障

          依托學校學院建設專項基金,在硬件配置和軟件“升級"上下功夫,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同時用好用足“三重"項目基金,更新師資力量、教學設施和課程資源,為實現項目預期目標奠定雄厚的物質基礎。

          (三)服務保障

          學校和企業以合作需求為導向,簽訂資源共享、利益共贏、長期合作的協議,建立穩定合作的平臺和保障機制。與不同企業簽訂訂單培養協議書,組建企業冠名班。學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到訂單企業參觀或進行生產實習,同時,企業也全程參與訂單培養班的教學工作,為學生提供實習場所,學生畢業經試用合格后和企業簽訂正式勞動合同。

          四、發展工作室制仍任重道遠

          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為教師和學生營造一個開放的教學氛圍,從而使學生能夠有針對性的學習,使理論學習和實踐緊密聯系,進而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斷提高,為今后的實際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很多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后反饋給我們,接觸的第一項工作就是測量放線,因此我們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如何講理論知識轉換成實際解決方案。

          目前測量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仍然處于一個初級探索階段,還有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地解決,工作室應該積極地和企業溝通獲得符合實際工作的項目,從而確保實踐教學的順利展開,下一步爭取成功拿到橫向課題。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也需要從校外引進部分具有實踐經驗的指導教師,從而使工作室能夠時刻把握土木相關專業的發展動向。

          有團隊每一個人的努力,我相信測量工作室會不斷壯大,為國家發展培養更多人才。


          建筑工程學院 陳福釗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