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立背景
“雙創”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李克強總理于2014年9月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的講話。李克強總理提出要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勢態,以激發民眾的創業精神和創新基因。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引導下,各高校緊跟新形勢,著手設計各式各樣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我校作為民辦高校之一,積極成立創新創業學院和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從各個層面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大學生科技創新,并制定相關政策給予支持和鼓勵,指導學生積累創新所需知識,參與各類科研項目、科技和產學研活動,鼓勵學生參與課外科學研究和發明創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同時,引進企業參與學生科技成果、創業項目的孵化、培訓工作,全力構建產業、專業、學業、創業、就業循環銜接的產教融合生態系統。
建筑工程學院緊跟學校發展趨勢和行業動態,深化校企合作,培養應用型建筑行業人才,籌備成立了“建筑設計中心”。
二、目標定位
“建筑設計中心”是主要針對一部分具有建筑設計夢想的學生而開展的社團活動。通過讓學生參與實際工程項目,不斷提升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從而達到培養高素質創新應用型建筑設計人才目的。其目標如下:
1、幫助中心成員拓展視野,培養學習興趣,提升職業信心,致力于培養高素質、創新性、具有學科核心競爭力的建筑設計人才;
2、組織中心成員參與各類學科競賽,在積極參與競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科學素養,促進學院科技創新實踐活動與學科競賽的蓬勃開展;
3、鍛煉和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創新實踐能力和團隊精神,提高協作能力、專業素質和自身綜合素質;
4、鍛煉學生綜合能力,其中包括洞察能力的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綜合應用和分析能力的培養等;
5、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獨立研究能力,使學生能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三、工作模式
“建筑設計中心”自成立以來,依據建筑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參照CDIO工程教育培養模式、結合各學生學習特點,分別建立了CAD工作室團隊、3D大賽工作室團隊和BIM設計工作室團隊等。以工作室為空間依托,專業教師和企業工程師主導,承接了各類相關技術項目和技能競賽并引入了企業運作機制,逐步實現了知識、能力和素質有機融合的教學模式。
1、校企共建
依據各工作室能力培養目標和相關工作崗位對“雙創”能力的要求,同時結合企業項目需求,我們先后與青島魔方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BIM設計工作室,與青島瑞源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了CAD工作室。每個工作室至少聘請了一名具有較強專業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專任教師作為工作室的指導老師和監管責任人,同時聘請了企業專家進行技術指導、團隊學生管理等工作。工作室全面推行企業管理制度,建立了與企業文化接軌的實訓文化,集項目孵化、技能大賽、證書培訓等多功能于一體,著力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2、大賽引領
“建筑設計中心”各工作室以創新創業大賽和職業技能大賽為出發點,鼓勵學生參加各類賽事,實施校、省、國家三級競賽培訓選拔制度,100%學生參加校級競賽培訓選拔,25%學生參加省級競賽培訓,2%學生參加國家級競賽培訓,既注重教育公平,又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學生先后參加了“數字建筑創新應用大賽”、“全國高校BIM畢業設計作品大賽”、“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通過大賽引領,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同時,將大賽資源成果轉化到第一課堂,實現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
3、項目驅動
各類設計項目來源于建筑企業和市場的真實需求,內容來自于企業真實項目。教師負責提供實踐項目、科研項目與技術指導,并對階段性工作提出具體要求,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以老帶新,梯隊培養,完成項目研究、競賽作品設計等各類創新創業活動。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對培養學生的意志力、進取心、創新思維以及創新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
4、雙師指導
每個工作室至少聘請一名具有較強專業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專任教師作為工作室的指導老師和監管責任人,同時,聘請行業專家進行技術或運營指導。專任教師在第一課堂完成理論與實踐教學和指導集中實踐環節,企業導師通過集中授課、定點輔導、技術講座等方式,將企業文化和生產一線最新技術滲透到教學中。專任教師和企業導師交替進行,積極跟進,隨時解答學生在訓練和實戰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工學結合,激發人才培養新動能。
5、學長示范
工作室成員包含大一到大四四個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可以促進學科交叉,知識融通,同時以老帶新,梯隊培養。工作室負責人一般由大三或者大四能力突出、品德優良的學長擔任。在新生入校第一個學期通過社團納新進行選拔,錄取后進入建筑設計中心后,有四個階段的培育期:“專業基礎培養”、“專業核心發展”、“知識拓展提升”、“創新能力培養”,每個階段采取不同的培訓主題,前期主要是興趣培養、專業基礎培訓,以幫帶為主,后期著重知識能力拓展,以自主學習為主,每個階段均實施淘汰制,優勝劣汰,以促進學生的快速學習和成長。具體培養思路如圖1所示。
另外,為積極發揮傳幫帶的優勢,設計中心每學期安排1-2次經驗交流會,讓歷屆大賽獲獎的在校生及畢業生傳授學習經驗,幫助工作室成員成長,這樣借助榜樣的力量,調動學員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出創新型、學習型團隊,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自主學習、自我成長,在互助互學中共同提高,體會和提高團隊協作精神。
圖1 “建筑設計中心”人才培養思路
四、工作室保障機制
為保障建筑設計中心工作有序進行,我們還充分利用學校和學院政策扶持,積極健全保障措施。
1、組織保障
學校和學院一直高度重視各工作中心和工作室工作,并專門成立了建筑設計中心工作領導小組,全面領導建筑設計中心工作,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及校企合作協議,落實建筑設計中心的各項工作,研究制定工作實施方案,組織建筑設計中心教師及學生進行建筑設計研究及學習,保障建筑設計中心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建筑設計中心成員教學科研水平。目前中心專任教師全部為“雙師”型教師,行業專家經驗豐富,能為學生解決在備賽和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各類難題,如提供技術支持、解決技術難點、滲透項目運營管理知識等。
2、制度保障
我們依托《青島黃海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室管理辦法》,保證建筑設計中心各工作室的正常運轉,并依據學校相關創新創業管理政策,保證各項目順利完成。本中心已經順利完成3項橫向課題,1個省級教改項目。
3、設施保障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充分發揮虛擬仿真系統和實訓設備的最大效能,相輔相成,助力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我院現有多個建筑CAD實訓室、大學生夢工廠、建筑工程實訓基地、施工仿真模擬實訓室、結構仿真模擬實訓室,并已安裝建筑CAD、3DMax、revit建模軟件,廣聯達土建、安裝算量軟件、廣聯達BIM全過程造價管理軟件,廣聯達BIM電子招投標軟件,工程項目管理沙盤軟件,建筑工程施工工藝仿真軟件,中心學生可隨時到這些實訓室進行學習,同時各工作室還配有專門的辦公室,用于集體研討、學習,滿足了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要求。
五、工作室成效
經過近兩年的建設和運作,建筑設計中心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得到了企業和社會的普遍認可。
1、教師研發能力提升
通過參與建筑設計中心工作和“雙創”活動,團隊教師教科研參與度明顯提升,教科研能力和技能水平都有顯著提高,不僅教師們的教學、科研與實踐能力提高了,而且教師不斷從實踐的操作中凝練所授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據此做出實時調整和改革,并順利融入專業規劃、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等專業建設工作,保持課程體系和管理崗位需要的無縫對接。另外建筑設計中心還建立了教師實踐能力培養機制,通過校內集中培訓(如圖2)、職業資格證考評指導、選派教師赴企業掛職鍛煉(如表1)等方式,培養出一批實踐應用能力強、掌握了行業最新前沿技術的雙師雙能型教師(如表2)。
兩年來,團隊教師收獲頗豐,共獲批省級課題2項、校級教改項目4項;發表教科研論文20余篇,其中核心3篇,EI檢索1篇;建設線上課程2門(達到了近年來最好紀錄)。主持橫向課題近10項,創歷年之最。孫玉芳老師榮獲2020年度山東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學校最高獎項),許霞老師被評為校級“教學名師”,衣淑麗等4位教師被評為十二屆山東省第大學生科技節“優秀指導教師”(首次獲此獎項)。

圖3 團隊教師典型成果
2、學生創新能力提高
我們通過強化建筑設計中心學生能力培養,學生的雙創精神、雙創意識、雙創思維和雙創能力均顯著提升,職業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我們調取了近幾年來建筑設計中心學生參賽的各類作品,分析了近兩年來中心學生參與大賽獲獎情況(如表3),驚喜的發現經過兩年來的培養,學生作品質量越來越高,創意越來越好,學生動手能力越來越強,輻射面越來越廣,大賽獲獎數量急劇增加 ,檔次越來越高。
圖4 部分學生參賽作品
表3 建筑設計中心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學生獲獎情況

同時,為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更好的實現畢業與就業的無縫銜接,我們還鼓勵學生考取各種資格證書,通過考證更好的融合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
圖5 部分學生考取的專業資格證書
據統計,近兩年學生參加“數字建筑創新應用大賽”、“全國高校BIM畢業設計作品大賽”、“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等學科競賽,獲得省級以上獎勵100余項,其中國家級20余項。參與科研立項10余項,申報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8項,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率達100%。這些都反映出中心組學生在本中心培養思路下其知識水平、實踐能力、職業素養、創新思維等方面的提高。
3、校企合作進一步深化
隨著建筑設計中心工作的開展,各企業單位與本中心的合作也不斷深入。通過校企共建人才培養平臺,企業全程參與人才培養,組建了一個個人才訂單培養的“訂單班”,實現了校企雙主體“多元化、全方位、全過程”育人,中心和企業共同成為人才培養的主體,形成育人合力,進一步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層次,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青島海川集團有限公司、青島榮華建設科技公司、青島瑞源有限公司、青島筑友建筑公司、聿安順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等與我院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如圖6)的企業直接讓參加大賽的本中心學生頂崗實習。因為參與過職業技能大賽的優秀選手都具備很強的自學能力、刻苦的鉆研精神、良好的團隊協作意識,而且這些學生比同期入職的學生工作的主動性和職業自信心更強,在進入工作崗位后,部分學生已成為企業骨干。同時,對于在校生,多采用橫向課題形式,讓學生參與實際工程項目,從而與企業需求零距離接觸,從而縮短企業培訓期,畢業后可以與企業無縫銜接。
圖6 校企合作協議
六、體會與思考
建筑設計中心學生曾在參加選拔時說過:我有一個設計夢,希望能在這里實現!對建筑設計中心來說,不斷提高育人質量,改進工作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實時反思工作中不足,發揮創新創業工作室平臺作用,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技能型建筑設計人員,圓所有學生的設計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