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政策文件

          當前位置: 首頁 / 政策文件
          《關于推進新時代山東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解讀
          發布時間:2019-04-28瀏覽量:15305

          4月19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新時代山東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魯政辦字〔2019〕76號,以下稱《意見》),這是今后一個時期我省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指導性和綱領性文件。

          一、《意見》出臺的背景和形成過程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當前,我省高等教育還存在優質資源短缺、結構不優、特色不鮮明等問題,不能很好地滿足新形勢的要求。為此,劉家義書記要求盡快制定我省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意見,全面提升發展水平,龔正省長對推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也提出了明確要求和建設路徑。

          去年5月,省教育廳成立專門工作組,啟動了《意見》起草工作。起草過程中,認真學習了黨的十九大報告、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以及國家和我省有關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方面的文件,積極借鑒兄弟省市的成功經驗,先后深入40余所高校實地調研,書面征求了省直有關部門、相關市政府和全省高校的意見建議,先后召開了10余次各種類型的專題座談會,對《意見》進行廣泛論證。去年12月,送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委編辦、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衛生健康委、省外辦等部門會簽,達成一致意見,并按程序送省司法廳合法性審查。今年3月1日、3月18日,《意見》分別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和省委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根據省委常委會會議要求,我廳對《意見》作了進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印發稿。

          二、《意見》的主要內容

          《意見》共分八大部分、20條。

          (一)總體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立足支撐和引領現代化強省建設,明確了推進山東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

          (二)著力推進一流建設。《意見》提出了“五個一流”的建設目標,一是支持駐魯部屬高校創建世界一流大學,推動省屬高校爭創國內一流大學;二是深化實施一流學科建設計劃,建成一批一流學科;三是深入實施高水平應用型專業建設計劃等項目,建立專業認證獎勵制度,建設一批一流專業;四是啟動優質課程和規劃教材建設計劃,建成一批一流課程資源;五是全面落實國家、省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引進相關政策,打造高校人才聚集高地,引進和培養一批一流人才。

          (三)著力調整優化結構。加強高等教育宏觀統籌,從兩個層面調整優化高等教育結構。一是調整教育類型結構,做大做強研究生教育,穩步發展本科教育,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二是優化高校和學科專業布局,逐步建立與城市總體規劃、產業結構布局相呼應的高等教育空間布局和學科專業體系。

          (四)著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突出抓好人才培養的三個關鍵點。一是強化思想政治教育,著力構建“三全育人”大格局;二是深化培養模式改革,推進校政企研協同育人,培養大批卓越人才;三是嚴格學習過程管理,深化學分制改革,加強學業指導,強化學風建設,嚴把畢業出口關。

          (五)推進高校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提出了兩個方面的建設舉措,一是建設一批高水平國家級、省級科技創新平臺,二是設立一批競爭性重大基礎研究和重點技術研發項目,支持高校開展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研究。

          (六)著力提升教師素質。對標“四有”好老師標準,從三個方面著力打造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一是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把師德師風作為教師素質評價的第一標準;二是實施教學名師和團隊“雙千”計劃,強化名師引領作用;三是改革教師評價體系,大力破除“五唯”,強化教育教學業績考核,引導教師潛心教書育人。

          (七)著力推進改革開放。一是擴大開放辦學,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支持高校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國際與國內交流與合作,豐富優質教育資源;二是改善內部治理,推進高校內部治理體系建設,增強發展活力。

          (八)強化領導和保障。一是加強黨對高等教育的全面領導,確保正確辦學方向;二是加大競爭性項目財政經費投入力度,拓展學校辦學經費來源,開展收費改革試點,完善高質量發展經費保障;三是建立高校分類管理與分類評價體系,引導高校科學定位,在不同領域、不同類型加快發展、特色發展、高質量發展。

          三、《意見》的創新點

          (一)在“雙一流”建設方面提出了新目標、新舉措。一是加大對駐魯部屬高校的支持力度,用10年左右時間,實現2-3所高校在若干學科領域達到世界一流水平,服務山東發展。二是實施“雙十”重點建設工程,重點建設10所左右省屬本科高校和10所左右高職,沖擊國內一流。三是啟動學科“筑峰計劃”,強化建設一批基礎好、特色鮮明的學科,沖擊國家一流學科或全國A類學科。

          (二)在構建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方面作出系統設計。一是實施思政教育提升工程,將思政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二是優化學科專業布局,構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培養需求的學科專業體系。三是實施優質課程和規劃教材建設計劃,建立滿足學生多元化發展需求的課程和教材體系。四是實施卓越人才培養計劃2.0,建立校政企研協同育人體系。五是深入實施學分制改革,加強學習過程管理,完善教學管理體系。

          (三)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提出了“補短”舉措。一是加強學位授權單位建設,支持有條件的高校申報獲得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二是支持省屬高校與國內外知名高校聯合為我省培養更多專業學位研究生。三是積極引進“雙一流”高校和國家級大院大所與省屬高校聯合設立研究生院。

          (四)在高等教育管理方面提出了創新舉措。一是建立高校分類管理分類評價體系,定期進行績效考核,考核結果作為財政預算管理和實施獎懲的重要依據。二是實施本科專業導向性評價,評價結果作為專業分類撥款的依據。

          (五)在深化大學內部治理改革方面作出了新部署。一是逐步在全省高校取消二級學院院長、副院長行政級別,由學校自主面向校內外公開選聘二級學院院長。二是推進高校實施職員制改革試點,探索建立有利于職業發展的職級晉升、交流任職、薪酬分配等制度體系。三是建立省屬高校管理人員赴部屬高水平大學掛職鍛煉制度。

          四、《意見》的主要特點

          《意見》既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文件的改革要求,又吸收和借鑒了兄弟省份改革的成功經驗,同時結合我省實際,著力體現山東特色。

          (一)堅持系統設計,整體推進。《意見》對我省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作了整體謀劃和頂層設計,注重改革的連貫性和銜接性。系統梳理了近年來教育部印發的關于提升高等教育質量方面的意見,主動銜接我省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意見、現代職教體系建設意見和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等文件,樹立系統性、整體性思想,確保改革環環相扣。

          (二)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把脈。圍繞找準制約山東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問題,先后深入40余所高校實地調研,先后召開了10余次各種類型的專題座談會,對《意見》進行廣泛論證,對收集到的200余條意見和建議最大程度地吸收借鑒。

          (三)堅持改革創新,狠抓落實。改革過程中不固守既有政策,不拘泥現狀形式,在法律法規框架內大膽探索,堅持用改革的辦法、創新的思維破解遇到的難題,推進政策、體制、模式等方面創新。根據《意見》的任務分工,同步列出了任務分解表,明確了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加強對改革任務落實情況的督導調度,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附: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新時代山東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