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結合我校工作實際,學校10余位領導干部分別登上講臺,為大學生講授思政課開學第一課。
校長王淵明為學生上開學第一課
10月27日上午,在知樓二樓階梯教室,王校長為護理學院和大數據學院2020級護理專業和計算機專業學生講授思政課。王校長從“大學發展、大學育人、大學生活與立德修身”三個方面為新生授課。課上,王校長通過“步入大學要做什么?畢業以后想怎么發展?”兩個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并與4名同學進行了問題互動。王校長指出“個人發展要與社會發展、他人幸福結合起來。思政課也是人生課,具有自主性、全面性和高階性的特點,其根基是立德修身。”課上,王校長博古論今列舉了司馬光、竺可楨、蔡元培、錢學森、李四光、郎平等人的事例,講述了“德、智、體、美、勞”的內涵及關系、“五育”的重要性,告誡同學們要珍惜大學生活,做好四年規劃,全面學習發展,從教育學的角度闡述要做到“四個to”即“to be”“to learn”“to do”“to work together” ,又從心理學角度指出“青春期是成長期,是人格發展的重要階段”。最后,王校長引用了《禮記·大學》中的句子結束課程,“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課后,學生的反響強烈,2020級護理本3班鹿涵琪同學說:“王校長的講話對我們的大學第一步該怎么走,起到了引領作用,我們的確要建立好自己的大學目標,為以后走向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既要豐富和提高自己,又要學會幫助他人。”史旭同學說:“王校長表達了人生觀,我的人生是選擇護理專業,用一顆愛心去幫助一批需要幫助的人,我認為這是高尚的。”
黨委書記李清山為學生上開學第一課
10月27日知行樓426教師,李書記的第一課也如期開講,智能制造本科1班、智能建造本科1班、車輛工程本科1班三個班的同學共同聆聽。李書記分別從好讀書、讀好書,新時代、新使命,新起點、新征程三個方面和同學們娓娓道來。李書記首先談到大學生承載著國家、民族和家庭的期望,大學只有短短4年,同學們要吸收人類幾千年發展的精華,要不斷的“生產”知識,然后一一列舉當今科技發展的態勢和需求,談到人類要不斷解決現實問題,這些問題是前人所沒有遇到過的,也可能是前人沒有設想過的,包括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最后落腳到讀書有用。李書記接著講到我們現在處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新時代既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代,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關鍵時代,而當代青年是中國夢的追夢人、筑夢人和圓夢人。最后一個課題,談到進入大學,同學們將步入人生新階段,李書記對同學連續發問,到大學后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去做?大學畢業后做一個什么樣的人?然后從人才資源的重要性、大學的特點、中學學習和大學學習的區別、大學生活的變化幾個方面勉勵同學好好規劃大學生活,度過人生最重要最美好的時光。
課后,2020級智能制造工程本科1班的班長袁紹航說:“李書記這一堂課沿著樹立-變成-培養-成為的邏輯主線,鼓勵我們爭做時代的弄潮兒。他說到,扎根學習不只是為了成績的提升,更是為了自我修養;避免責任和自我完善相脫節,以再學習的模式繼續發展,好好度過四年的大學生活。這一堂課我受益匪淺,男兒不展英雄志,空負天生八尺軀。”智能建造本科1班的趙學偉說:“李書記引導我們要好讀書,讀好書,要長遠的學習,要能大膽創新,注意總結。在以后的大學生生活中,我一定要學有所用,用有所成。”
近年來,青島黃海學院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校領導們以深厚的育人情懷、獨特的教學視角,深入淺出的教學語言,給學生帶來一場場政治上思想上理論上的形勢與政策盛宴,受到了學生們的喜愛和歡迎。領導干部率先走上思政課講臺,參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對于引導全院師生共同關注學院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我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