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國共產黨在廣州舉行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出席大會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全國420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參加大會。陳獨秀代表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作報告。大會的主要議題是討論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問題。
經過兩天的熱烈討論,大會接受共產國際關于同國民黨合作的指示,通過《關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議決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大會宣言》等文件。這些文件指出:黨在現階段“應該以國民革命運動為中心工作”,采取黨內合作的形式同國民黨建立聯合戰線,“共產黨黨員應加入國民黨”,“努力擴大國民黨的組織于全中國,使全中國革命分子集中于國民黨”。文件還規定了保持黨在政治上的獨立性的一些原則。
黨的三大決定采取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方式實現國共合作,這是當時能夠為孫中山和國民黨所接受的唯一合作方式。大會解決了革命發展中的這個重要問題,就能夠在孫中山這面頗有號召力的革命旗幟下,通過國共兩黨的共同努力,廣泛發動群眾,發展革命力量,加速推進民主革命的進程。這個問題的解決,是黨的三大的重大歷史功績。
大會選舉陳獨秀、蔡和森、李大釗、譚平山、王荷波、毛澤東、朱少連、項英、羅章龍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鄧培、張連光、徐梅坤、李漢俊、鄧中夏為候補委員,組成新的中央執行委員會。由陳獨秀、蔡和森、毛澤東、羅章龍、譚平山組成中央局,陳獨秀為委員長,毛澤東為秘書,羅章龍為會計,負責中央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