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法西斯面臨徹底覆滅和中國抗日戰爭接近最后勝利的前夜,為了系統地總結中國革命的基本經驗,為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建設新中國做準備,中國共產黨舉行了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黨的七大的召開,經過了長期的充分的準備。從1928年黨的六大到1945年,其間整整相隔17年。1931年1月,黨的六屆四中全會即提出要召開七大,但由于國民黨軍隊連續大規模地“圍剿”紅軍和根據地,致使七大未能召開。1937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近期召集七大。1938年3月,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了召開七大的問題。11月,黨的六屆六中全會再次通過決議,指出七大的中心任務是討論堅持抗戰、爭取和保證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等問題。1941年和1943年,中共中央兩次討論七大的問題,但因戰爭環境及其他條件不成熟,七大的召開繼續延期。
1944年5月21日至1945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在延安舉行擴大的六屆七中全會,為七大的召開做了進一步的準備。黨的六屆七中全會的主要內容和最重要的成果,是在1945年4月20日原則通過了《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決議》總結建黨以來,特別是六屆四中全會至遵義會議前這一段黨的歷史及其基本經驗教訓,高度評價了毛澤東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杰出貢獻,肯定了確立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的重大意義。黨的六屆七中全會的召開和《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通過,增強了全黨在毛澤東思想基礎上的團結,為七大的勝利召開創造了充分的思想條件。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黨的七大在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隆重舉行。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共547人,候補代表208人,共755人,代表著全黨121萬名黨員。
毛澤東在大會上致開幕詞和閉幕詞,并作《論聯合政府》的書面政治報告、關于形勢和思想政治問題的報告、關于討論政治報告的結論和關于選舉問題的講話。朱德作《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和關于討論軍事問題的結論。劉少奇作《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和關于討論組織問題的結論。周恩來在會上作《論統一戰線》的發言。任弼時、陳云、彭德懷、張聞天、陳毅、葉劍英、楊尚昆、劉伯承、彭真、聶榮臻、陸定一、烏蘭夫等20多人作了大會發言。這些報告和發言從各個方面論述黨的政治路線、軍事路線、組織路線的基本精神,總結黨的歷史經驗,并對各條戰線的任務和政策提出了具體意見。大會經過深入討論,一致通過了關于政治、軍事、組織方面的報告,通過了政治決議案、軍事決議案和新的黨章。
大會指出,在中國人民面前,還有很大的困難。這是因為抗戰以來國民黨與共產黨兩條不同抗戰路線,將造成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使抗日戰爭在有利形勢下又潛藏著極大的危機。這是一切中國問題的關鍵所在。大會尖銳地指出:由于國民黨繼續實行法西斯獨裁統治,拒絕進行民主改革,由于它不是將重點放在反對日本侵略者方面,而是放在反人民方面,即使日本侵略者被打敗了,中國仍然可能發生內戰,將中國拖回到痛苦重重的、不獨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統一、不富強的老狀態去。大會確信:“如果我們能夠團結全國人民,努力奮斗,并給以適當的指導,我們就能夠勝利。”這也是七大的中心任務。
七大提出黨的政治路線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我們所要建立的新中國,既不應是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也不應是民族資產階級統治的舊民主主義的國家,也不能是社會主義國家,而應當是在工人階級領導下各革命階級民主聯盟的國家,即新民主主義的國家。對新民主主義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綱領和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大會也作出了全面具體的說明。
七大在黨的文件上首次明確提出要以生產力標準來評判一個政黨的歷史作用。七大深刻地揭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發展的規律,對黨領導中國革命的三項基本經驗,即武裝斗爭、統一戰線、黨的建設問題進行了系統的總結。七大把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概括為三大作風,即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作風,自我批評的作風。這是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是使黨的路線、方針得以順利貫徹的根本保證。
七大通過了新的黨章。新黨章充分體現了毛澤東建黨思想,以及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實踐中所形成的優良作風和革命風格,規定中國共產黨以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反對任何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偏向。新黨章明確規定:努力學習和領會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每一個共產黨員的義務。在黨的工作中必須堅持群眾路線,這是黨的根本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在黨內生活中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實行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導下的民主。
七大選舉產生了新的中央委員會。其中,中央委員44人,候補中央委員33人。1945年6月19日,黨的七屆一中全會召開第一次會議,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陳云、康生、高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張聞天、彭德懷為中央政治局委員;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為中央書記處書記;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書記處主席;選舉任弼時為中共中央秘書長,李富春為副秘書長。
七大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極其重要的一次代表大會,它總結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20多年曲折發展的歷史經驗,制定了正確的路線、綱領和策略,克服了黨內的錯誤思想,使全黨特別是黨的高級干部對于中國民主革命的發展規律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從而使全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這次大會作為“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而載入史冊。它為黨領導人民去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