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骨頭、海鮮硬殼屬于什么垃圾?打碎的玻璃杯應該扔在哪個垃圾桶?女生用完的化妝物品屬于哪一類?……
關于垃圾分類的知識你了解多少?
垃圾分類是環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系群眾利益、人民生活的重要問題,也是解決環境危機、改善環境質量最基礎最有效的手段。我國人口眾多,生活垃圾產生量巨大,垃圾的不正確處理會破壞自然環境、危害動植物、威脅人類健康等。顯而易見,垃圾分類已刻不容緩。
為進一步強化大家的環保意識和垃圾分類能力,2021年8月10 日,我院各班級在抖音平臺統一觀看由青島西海岸新區學區服務指導中心主辦的“攜手共建分類城市”社區教育公益課,此次課程圍繞垃圾分類深入開展。
課程就有害垃圾的主要種類、投放要求、如何正確投放、集中收集點和時間等內容進行講解,并對相關文件進行學習。希望能夠增強同學們的環保意識,提高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意識。為響應黨中央號召,推動垃圾分類的落地落實,在此,向全體師生發出如下倡議:
1.在生活中要有意識的進行垃圾分類
要主動的學習垃圾分類有關的知識,增強自己的環境保護意識,多多踐行,提高自己的垃圾分類能力。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正確理念肩負起相對應的責任,培養熱愛勞動的習慣,從生活中點滴小事做起,自覺做到垃圾分類投放,逐步養成自覺垃圾分類的日常習慣。
2.要做到合理的宣傳垃圾分類的知識
積極參加垃圾分類的宣傳活動中,從自己開始,從現在做起,引導公民能夠正確的進行垃圾分類,主動糾正錯誤的分類方式以及習慣,自覺將學習、工作、生活當中產生的垃圾分類投放,不隨意丟棄。熟悉并掌握垃圾分類知識,宣傳“綠色、環保、循環、低碳”理念,主動參與到垃圾分類行動中來,營造垃圾分類“人人知曉、 個個參與”的濃厚氛圍,使得垃圾分類成為每個公民的自覺行為。
3.積極的參與到垃圾分類的活動中成為先行者
關注垃圾分類投放、收集、轉運、減量等環節的熱點問題,積極主動參與學院垃圾分類工作,主動獻計獻策;熱心參加垃圾分類公益活動,主動協助、幫助所在生活小區垃圾分類工作;時刻關注垃圾分類工作實效動態,強化監督意識,對不按規定投放垃圾的行為,應及時主動告知正確的垃圾分類方法,確保垃圾準確分類投放。
4.生活中做到低碳出行,減少垃圾袋的產生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綠色家園攜手共建。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為改善生活環境提升生活品質努力,一起為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作貢獻,共同建設和呵護我們的美麗家園,讓我們生活的城市天更藍、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每天一個分類小技巧
1、可回收垃圾
主要包括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這些垃圾通過綜合處理回收利用,可以減少污染,節省資源。如每回收1噸廢紙可造好紙850公斤,節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產減少污染74%。
2、其他垃圾(上海稱干垃圾)
包括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紙巾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及塵土、食品袋。采取衛生填埋可有效減少對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氣的污染。
3、廚余垃圾(上海稱濕垃圾)
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果皮等食品類廢物。經生物技術就地處理堆肥,每噸可生產0.6~0.7噸有機肥料。
4、有害垃圾
含有對人體健康有害的重金屬、有毒的物質或者對環境造成現實危害或者潛在危害的廢棄物。包括電池、熒光燈管、燈泡、水銀溫度計、油漆桶、部分家電、過期藥品及其容器、過期化妝品等。
垃圾不落地、城市更美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行垃圾分類,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系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為此,我們作為新時代青年,要積極學習、廣泛宣傳、踐行垃圾分類,倡導低碳生活。全社會人人動手,一起來為改善生活環境作努力,一起來為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作貢獻,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建設一個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