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又名“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斗指丁,太陽到達黃經345°,于公歷3月5-6日交節。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發生長的現象。
驚蟄的主要習俗有:
一、祭白虎
根據民間傳說,每年的這一天白老虎都會出來尋找食物,開口噬人,被傷到者在這一年通常會遭邪惡小人對你興風作浪,并阻礙你的未來發展。因此,大家為了保護自己,在驚蟄這天祭白虎,這個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制的白老虎,拜祭時需要用肥豬血喂在紙老虎的嘴上,寓意著讓它吃飽后不再傷人,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二、“打小人”
驚蟄為仲春二月份的開始,雷聲會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會因響聲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用香味驅趕蛇蟲鼠蟻和霉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霉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三、祭雷神、蒙鼓皮
是驚蟄節氣的重要特征是響雷。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鳥嘴人身,長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錘,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許多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于是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部分地區會有驚蟄這一天祭祀雷神的習俗,驚蟄一聲雷喚醒萬物,人們祭祀雷神也是希望雷神能夠喚醒萬物,讓人間處處呈現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