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起線上學大數據學院 鄭合鋒
近期,國內疫情多點散發,為實現“師生健康安全和年度教學活動”兩不誤的目標,我校已開展線上教學兩周有余,對于初次接觸線上教學方式的我而言,是一種全新的挑戰。現將近期線上教學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多平臺聯用,保障教學過程不斷線
當前,線上教學平臺眾多,比如,騰訊會議、QQ、學習通、智慧課堂等平臺各有特色,各有所長。作為線上授課的一名“新兵”,我主動請教其他教師,了解不同平臺的特點,實地感受不同平臺的效果。我主動傾聽同學們的意見,發揮學生作為線上教學的對象最有發言權的優勢,了解到由于大面積線上教學,同學們上課區域相對集中,使用部分平臺時偶爾會出現網絡信號不穩定,視頻不流暢等問題。經過對比,最后選用“騰訊會議+學習通+QQ”組合,充分發揮騰訊會議平臺信號穩定,學習通課程內容豐富、組織活動靈活和QQ群溝通交流便捷的特點。課前及時運用QQ發送課程通知預告,課上通過屏幕共享實現騰訊會議直播和學習通互動實時切換,課后依托“學習通”達成作業布置與檢查,以及利用QQ交流體會、答疑解惑,多平臺無縫對接,實現了教與學的全程覆蓋,較好地保障教學過程的順暢。
二、多方式調動,保障教學氣氛不冷場
由于線上課堂的虛擬化,師生由面對面變為鍵對鍵,拉遠了師生的時空距離,課堂很容易成為教師的“獨角戲”,加之隨著時間的推進,部分同學由“新鮮期”進入“疲倦期”。為此,需要針對不同情況、運用不同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動力,見縫插針地提醒學生上課的注意事項,帶動學生緊跟老師的思路思考。線上上課,有的學生在教室、有的學生在圖書館、有的學生在南區宿舍或西區宿舍,分布點位多,流動性大,課前準備不易檢查,課前需提前告知上課的平臺、時間,通過課前簽到點名等方式提醒學生,防止有學生遺忘。課中老師“自說自話”與適當“留白”相結合,直播與學生自主學習、教師答疑穿插進行,做到講、學、練、解答、討論相結合,拉近師與生的距離,提高教與學的耦合度。
三、多渠道跟蹤,保障教學效果不降低
線上上課,無法通過面對面的交流和互動感知教學效果,為此,需根據課程特點,利用學習通平臺,課前布置看視頻、做練習打卡等任務,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針對部分同學在缺乏監督的情況下,容易遲到的現象,課前多提醒、多督促。及時關注學生簽到打卡情況,針對部分未簽到或簽到較晚的同學,為防止其不在線,課堂上優先點名提問,保證每位學生既在線上也在課上,把關愛撒播在每位同學身上。課上靈活安排內容進度,根據提前掌握的部分同學做核酸檢測的時間點,合理設置練習,課后將上課視頻提供給學生回放觀看,既保障課堂教學效果,又防止有同學掉隊。課后,堅持全體反饋與個體答疑相結合的原則,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提高教學過程中的陪伴度。對于線上教學實驗無法集中組織,學生遇到問題無法及時自行解決的問題,建立強弱搭配的學習小組,構建學習共同體,實現相互激勵和幫助。
面對疫情新常態,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反思,方能做到與學生隔空不隔愛,教學變方式不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