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成為歷史賦予新時代黨和人民最重要的使命。
黨和人民對民族復興使命不斷深化的認識和高度自覺,為民族復興偉業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礎
馬克思主義把人類社會發展看作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揭示了人類歷史具有客觀必然性與主觀能動性、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相統一的本質。人類社會的發展不僅受客觀規律的限制,也受人類自身主觀能動性的深刻影響,離不開人類目的性的高度自覺。在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既要充分尊重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善于把握歷史發展的大勢,掌握歷史主動,也需要有明確堅定的理想目標以及對理想目標清醒深刻的認識,善于發揮理想目標在實踐中的引領作用和凝心聚力作用。完全不同于純粹自然的進化史,人類歷史主要表現為人類自覺的發展史,表現為人類不斷為了實現理想目標的不懈奮斗史。在人類進行不懈奮斗的歷史中,對理想目標的高度自覺和堅定追求及由其確立的信仰,是凝聚人類思想、動員人類力量、統一人類行動、實現人類自由,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思想前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以對黨和人民百年奮斗歷史的深刻洞察,對歷史發展邏輯的準確把握,對黨和人民時代需要的清晰認識,確立人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高度自信,在歷史主動中把握歷史大勢、明確歷史使命,提出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史重任,號召全國各族人民為復興中國而拼搏奮斗。復興作為新時代的嘹亮號角,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能凝聚全民族共識的歷史主題,也使黨和人民在新時代有了對復興中國歷史使命的高度自覺,對新時代的理想和目標有了更加深刻清醒地認識。2017年,黨的十九大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作為報告主題的重要內容;2021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的歷史判斷;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強調,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必須“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我們黨不斷深化和豐富人們對復興中國歷史責任的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的確立,使民族復興偉業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和“主心骨”
政黨政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進入現代社會以后,階級之間的對立和斗爭都是由集中代表階級利益的政黨來領導的,社會的健康發展須臾離不開先進純潔、堅強有力的政黨領導,政黨領導的堅強有力需要有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集體,需要有一個堅強有力、廣泛認同的核心。我們黨對此有豐富的歷史經驗和深刻的理論認識。毛澤東同志指出,“實行一元化的領導很重要,要建立領導核心”。鄧小平同志強調,“任何一個領導集體都要有一個核心,沒有核心的領導是靠不住的。”這不僅是我們黨和人民對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也是我們黨和人民對現代政治文明的理性認識,是對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政黨理論的科學把握,特別是對在我們這樣一個有著十幾億人口、五十六個民族、九千五百多萬名黨員的大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治理的深刻把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和人民已經形成了對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的高度認同。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政黨,領導核心至關重要。保證黨始終成為堅強有力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強領導力量,黨中央、全黨必須有一個核心”,正式提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把“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與“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一同正式寫入黨的歷史決議,進一步反映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對習近平總書記核心地位的高度認同,是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經驗總結,是人民和歷史的理性選擇,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的重要理論成果。習近平總書記核心地位的確立,是我們黨和人民立足中國這樣的大國、中國共產黨這樣的大黨,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著眼歷史賦予復興中國的時代使命,在日益復雜的世情國情黨情中,凝聚全黨、團結人民、戰勝挑戰、破浪前進形成的普遍共識,標志著我們黨和人民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對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認識更加深刻、更加成熟。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使民族復興偉業有了思想上的根本指引
列寧指出,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無產階級只有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才能不斷實現革命的自覺,避免盲目的自發的行動;才能堅定理想信念,避免失去革命的動力;才能走正確的路線,避免方向性的錯誤;才能采取科學的方法,避免教條主義的侵蝕,從而不斷實現無產階級的目標和整個人類的理想。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新理論確立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是我們黨和人民百年奮斗不斷取得重大歷史性成就的寶貴經驗和理論結晶。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先后確立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指導地位。正是在不同歷史時期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發展馬克思主義并把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以及黨和人民對指導思想普遍徹底的遵循,才保證了革命、建設、改革等重要歷史任務的完成。
當前句子過長,建議拆分成多個更簡潔的句子進行表述。
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歷史性躍升,為民族復興偉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以本國過去的整個發展為基礎的。一切時代的發展、從而我們時代的發展作為以往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都離不開以往時代相繼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都必須有過去時代所作歷史貢獻的堅實基礎,這種堅實基礎包括經濟的、政治的、文化的、社會的、生態文明的、黨的建設的以及其他方面的成果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凝聚了黨和人民不同歷史時期的偉大創造及其取得的成就。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完成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性成就,建立并鞏固了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政治文化制度,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創造性實踐,實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創新發展與綜合國力的大幅躍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和國家事業各方面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使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當前句子過長,建議拆分成多個更簡潔的句子進行表述。
全面系統、科學合理地戰略謀劃,為民族復興偉業提供了實踐的路線圖
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這深刻揭示了理論要實現自身就必須轉化為具體的實踐,而理論轉化為具體的實踐就必須抓住事物的根本,從事物的根本出發作出全面系統、科學合理的戰略謀劃和具體設計。“凡事豫則立,不預則廢”,任何事情如果沒有事先的戰略謀劃和具體設計就很難成功,沒有科學合理地謀劃和設計就不會成功。黨和人民百年奮斗的歷史,充分彰顯了全面系統、科學合理的戰略謀劃和具體設計對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極端重要性。比如黨對抗日戰爭全民族性的戰略謀劃,保證了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對社會主義革命科學合理的戰略謀劃,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建立鞏固了社會主義基本經濟政治文化制度;對改革開放科學合理的戰略謀劃,創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形成了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面系統、科學合理的戰略謀劃與總體設計,使黨和人民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偉大實踐有了可靠遵循。當前句子過長,建議拆分成多個更簡潔的句子進行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