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香溪會議會址位于貴州省德江縣楓香溪鎮楓香溪村,占地面積1400平方米,建筑面積502平方米,二進四合院,為典型土家風格建筑。會址范圍涵蓋楓香溪紅三軍政治部舊址、紅九師舊址、紅三軍參謀部舊址、保密局舊址、紅軍醫院舊址、楓香溪會議紀念碑,分布在以紅三軍軍部舊址為中心的周圍8公里范圍內。
1934年5月,反“圍剿”失敗、被迫退出湘鄂西根據地的紅三軍,在賀龍、關向應等率領下,從彭水西渡烏江,向敵人力量薄弱的黔東進發。在6月1日占領沿河縣城之后,16日,部隊進入貴州德江縣楓香溪鎮。
此時,從湘鄂西一路轉戰的紅三軍極度疲勞、給養困難,迫切需要建立根據地,保存有生力量。
1934年6月19日下午,在賀龍和關向應的堅決斗爭下,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楓香溪召開會議,研究部隊的下一步打算。
經過與“左”傾錯誤思想的激烈斗爭,會議作出了在印江、沿河建立蘇維埃政權、發展地方武裝、建立黔東特區革命根據地的決議;決定在紅三軍中恢復黨團組織和政治機關,重新登記黨員;抽調部分紅軍干部組成干部大隊,深入基層發動群眾,建立地方蘇維埃政權,進行土地革命。
黔東根據地的建立,使紅三軍走出了“左”傾的陰影,讓部隊及時得到了休整和補充,也為紅二、紅六軍團木黃會師奠定了基礎。
楓香溪會議是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和紅三軍歷史上一次極其重要的會議,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挽救了紅三軍,孕育了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的紅二方面軍,對鞏固發展湘鄂川黔邊區的革命根據地以及策應中央紅軍長征的勝利轉移和遵義會議的勝利召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