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家大數據戰略的實施,我國經濟領域逐步進入由數據主導的“大時代”,為經濟統計學專業學生提供了實踐平臺。平臺要求學生既要有統計理論、方法及相關統計軟件的應用能力,又要具備面對經濟問題時,從海量的經濟信息中搜集有效數據、對數據進行處理、建立相應數學模型來解決問題、有效評價模型的思維能力。因此,我校將經濟統計學專業教育與數學建模、數據挖掘等學科競賽有機結合起來,強化學生的應用能力和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促進了經濟統計學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一、實施背景與工作目標
經濟統計學專業注重加強學生的統計理論方法基礎的培養,更注重訓練學生在經濟管理領域應用統計方法解決經濟問題的能力。作為應用性很強的學科,一段時間以來,經濟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理論、實踐、應用不能很好地融合,忽略了學生實踐、動手、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為此,學校把數學建模競賽、數據挖掘挑戰賽、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項目等實戰演練作為經濟統計學專業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的突破口,吸納更多的學生參加經濟統計學相關學科競賽,培養學生數學理論和方法,分析、解決經濟問題的能力,提高科學研究與創新實踐能力為目標的教學理念轉化,以競賽促教改,以教改促教學,以教學促競賽,形成了良好的發展體制,培養了大批具有應用型人才。
二、主要目標
(一)改革課程體系
以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數據挖掘挑戰賽、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項目為切入點,改革課程體系,加強學生的實踐創新教育,將數學建模、數據挖掘和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項目的思想融入到經濟統計學專業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增強經濟統計學專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增強科研創新能力
突出區域特色、學科特色,凝練學科方向,依托優勢特色專業建設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培養一支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將學科競賽的賽題以項目形式進行管理,并轉化為科研創新成果,凸顯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工作過程
(一)以學科競賽為抓手,促經濟統計學專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
兼收并畜,博采眾長。自經濟統計學專業獲批為山東省優勢特色專業建設項目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以來,學校組織骨干教師先后赴廣東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山東大學、山東財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學校參觀考察學習交流,多層次、多方面了解經濟統計學專業發展的新動態、新實踐,把握新知識、新要求,追求專業建設的新高度、新突破。
經過研討,達成共識:以學科競賽的思想、精神和方法促進經濟統計學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推進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模式建設。

1.經濟統計學專業課程體系包括通識教育課程平臺、專業教育課程平臺、集中實踐教育平臺和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平臺,將學科競賽的課程融入的各個平臺的教育教學之中,通過實踐抽象出理論,在理論的指導下深入實踐,如此循環攀升。例如,在通識教育課程平臺的高等數學和線性代數課程的開設過程中,有意向數學建模傾斜,以數學建模、數據挖掘的知識貫穿整個授課過程;在專業教育課程模塊的計量經濟學、時間序列分析、統計分析軟件應用等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以實際經濟問題為導向,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生數學建模的能力;在獨立實踐教育模塊的社會經濟統計調查、統計實務模擬、經濟計量分析軟件實驗等課程的教學中,以數學建模和數據挖掘的案例為載體,以學生為中心,以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為主線,以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直觀的現代化教育技術為平臺,以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思維、應用意識、實踐能力和協作精神為目的,將學生置身于問題情境之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統計知識,掌握統計方法和領悟統計精神。
2.學校將學科競賽作為經濟統計學專業課程改革的晴雨表,從培養學生專業興趣和實踐能力出發,調整人才培養方案,調整課程設置。匹配經濟統計學專業10門專業核心課程、1個省級精品課程群和2個在線開發課程,提出理論與實踐、經濟數據與數學模型相結合的基礎能力和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要求,再把這些能力融入到日常教學和學科競賽中。結合學科競賽,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在經濟統計學專業中開設數學建模專業必修和數據挖掘專業選修課程,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專業基礎課程教學中融入建模思想。在專業教學計劃中創設“創新學分”,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形成突出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的課程群,促進經濟統計學專業教育和創業教育有機結合,并與學生的學業掛鉤。
3.將《數學建模》《數據挖掘》等課程分為正式學分課程、非正式學分暑假學校業余培訓以及遠程網絡教學三個教育體系。開設《數學建模》《數據挖掘》選修課初級班、中級班和高級班三個層次,分別面向大一、大二和大三學生開展,同時舉辦學科競賽暑期培訓班,增設“學術講座”和“名家講壇”,將《數學建模》《數據挖掘》課程分別納入經濟統計學專業各個年級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實踐應用的能力,不僅使數學建模和數據挖掘的教學常態化,同時為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和數據挖掘挑戰賽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二)教學、科研、競賽三位一體
分工合作,有條不紊。每學期數學建模和數據挖掘類課程教學,均聘請具有數學建模和數據挖掘指導經驗的優秀教師進行模塊化教學,以統計學為基礎,針對不同的題目需求建立有效的數學模型,解決實際應用問題,使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
提倡和鼓勵經濟統計學專業課程教師把自己所掌握的數學建模和數據挖掘的知識和方法用于生產和科學研究實踐,突出經濟統計學專業的時代性、實踐性、針對性、創造性,檢驗經濟統計學專業教育教學質量,經濟統計學專業課程教師已經或正在將建模思想方法運用到生產實踐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例如:張光芬老師將ARIMA模型應用于依托大數據助力傳統文化創新發展的課題中;張春梅老師將主成分分析模型應用于山東省優質特色民辦高校評價體系的構建及研究;薛靖峰老師利用協整模型對玉米期貨的價格進行研究等等。

學生將建模課程和數據挖掘課程的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積極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項目研究實踐。例如:董港利用耦合協調度模型對青島市旅游產業與文化產品融合發展進行研究,并獲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吳亞寧借助指數平滑法模型來預測山東省大蔥產量,并獲批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的大學生科研項目。
此外,依托經濟統計學專業學生成立統計分析競賽社團,專業教師擔任指導教師,利用課余時間強化訓練。學校完善了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泰迪杯”數據挖掘挑戰賽、MathorCup大學生數學建模挑戰賽、“深圳杯”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百校百題”應用型創新課題(財稅領域)大賽的組織、選拔、集訓、參賽等一系列制度,將大賽結果作為目標績效納入師生考核中。經濟統計教研室制定詳細的競賽實施方案,本著“重在參與、重在學習、重在提高”的精神,做到“年初有計劃、過程有落實、工作有總結、年終有考核”,動員學生人人參與,使大賽制度化、規范化和常態化。
(三)努力擴大學生參賽受益面,強化和規范學科競賽管理工作
率以為常,亦不廢事。在每個年級、每個學期的經濟統計學專業必修課和數學建模、數據挖掘等選修課的教學和考核過程中,擇優選取具備建立數學模型、掌握統計分析軟件和論文寫作等方面能力的學生,根據不同年級、不同特長每三人組隊參加賽前集訓,備戰數學建模、數據挖掘等大賽。在培訓中“注重過程、強調興趣、擴大興趣、鼓勵創新”,以此長期培養,良性循環,以點帶面、以老帶新建立起一支具有核心競爭力和戰斗力的競賽隊伍,將數學建模、數據挖掘精神和機制傳承至今。
四、條件保障
(一)組織保障
經濟統計學專業學科競賽建立了完善的組織管理體系,例如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成立數學建模競賽工作組,經濟統計學教研室與基礎部數學教研室緊密配合,負責該賽事的組織實施和指導工作。教務處實踐教學科,組織協調參賽的經費管理、組織協調、賽事獲獎表彰與經驗交流工作等。健全了數學建模競賽管理職責和工作流程,包括校級領導小組、院系競賽工作組、教務處實踐教學科等職能部門和指導教師職責;“泰迪杯”數據挖掘挑戰賽,成立了由經濟統計學教研室十位指導老師組成的優秀指導教師團隊,從每年的二月底到四月底對參數學生進行全程培訓和指導。
(二)人員保障
經過了多年培養與鍛煉,經濟統計學教研室打造了一支穩定的、敬業精神強、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學科競賽經驗的指導教師隊伍。他們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有很好的敬業精神與教學經驗,熱心于學生的研究指導工作。指導教師的嚴謹、激情、素質和經驗是提高學生動手創新能力的關鍵,指導教師豐富淵博的知識能力、科學嚴謹的工作作風、吃苦耐勞的敬業精神會極大地影響學生,從而為培養更多的優秀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指導教師團隊開設數學建模、數據挖掘等課程,根據競賽的內容制訂詳細的培訓規劃,強化賽前訓練,引導參賽學生以良好的狀態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賽中。通過學科競賽,讓指導老師受益匪淺,特別是一些較新的算法和軟件,逼迫自己去學習并掌握。在競賽賽之后,個人的綜合能力也得打了大大增強,這樣又會反哺給下一次參賽學生,使得師生共同進步通過競賽指導,競賽指導組的教師每人都能運用matlab、mathematics、lingo、SPSS、R語言、Python等數學、統計和編程軟件。
(三)硬件保障

學校結合山東省優勢特色專業建設投入專項建設經費,建設了數據處理實驗室和統計分析實驗室,并配有實驗室管理人員,實驗室配備100臺高性能計算機及輔助設施,包括多媒體、服務器、交換機,隨時供學生競賽使用,基本滿足了經濟統計學專業教學需要,同時也為參與學科競賽的學生在競賽場地、儀器、教學和培訓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撐。
(四)政策保障
為保障學科競賽能順利開展,學校提供專項資金給予支持。根據競賽級別,對獲獎指導教師予以獎勵,將教師指導賽前訓練、參賽及獲獎納入教學工作量,在職稱評定、職務晉升時并予以傾斜。每年按學生數量生均劃撥一定的資金到院部用于開展校級學科競賽籌備經費,用于學科競賽的業務費、教師培訓和指導津貼及參賽期間教師和學生的各種費用。按照競賽的性質和類別及競賽獲獎的等級,進行獎勵,包括學生賽前訓練、參賽及獲獎的學分置換和經費獎勵政策。
此外,在教學改革立項、精品課程和教學成果獎的評選等,都對競賽促進教學改革的項目予以傾斜,對優秀指導教師進行表彰。
五、工作成效
圍繞大學生開展數學建模、數據挖掘教學和競賽等活動,不僅將數學建模和數據挖掘知識、方法和一些實際問題聯系起來,并且將大學生現實世界和數學世界聯系起來。學生通過參加學科競賽的實踐,親自參加將數學應用于實際的嘗試,親自發現和創造的過程,可以取得在課堂里和書本上無法獲得的寶貴經驗和親身感受,必能啟迪他們的數學心智,促使他們更好地應用數學、品味數學、理解數學和熱愛數學。這樣做,不僅集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培養與考察三位一體,而且面向所有專業的大學生,得到愈來愈多同學的參與和歡迎,是素質教育的重要貢獻,有力地促進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1)自2011年以來,我校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共獲得獎項173項,其中國家一等獎2項、國家二等獎17項、山東省一等獎53項、山東省二等獎61項、山東省三等獎40項,獲獎數量和比例在山東省民辦高校中位居前列,連續4次被評為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山東賽區優秀組織單位,3名教師獲評山東賽區優秀指導教師稱號。
表1 2011-2023年青島黃海學院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獎情況一覽表
年份
|
獲獎隊數
|
國家
一等獎
|
國家
二等獎
|
山東省一等獎
|
山東省二等獎
|
山東省三等獎
|
2011
|
4
|
0
|
2
|
0
|
2
|
0
|
2012
|
10
|
1
|
3
|
2
|
4
|
0
|
2013
|
17
|
0
|
2
|
5
|
7
|
3
|
2014
|
18
|
0
|
0
|
2
|
6
|
10
|
2015
|
12
|
0
|
1
|
3
|
5
|
3
|
2016
|
14
|
1
|
1
|
3
|
6
|
3
|
2017
|
20
|
0
|
1
|
15
|
3
|
1
|
2018
|
15
|
0
|
3
|
6
|
6
|
0
|
2019
|
20
|
0
|
0
|
7
|
10
|
3
|
2020
|
14
|
0
|
3
|
4
|
3
|
4
|
2021
|
12
|
0
|
0
|
3
|
3
|
6
|
2022
|
9
|
0
|
0
|
1
|
5
|
3
|
2023
|
8
|
0
|
1
|
2
|
1
|
4
|
合計
|
173
|
2
|
17
|
53
|
61
|
40
|
(2)在2016年12月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舉辦的2016第一屆大學“百校百題”應用型創新課題(財稅領域)大賽中,經濟統計教研室四位老師(張春梅、薛靖峰、程海建、戴琳琳)帶領2014級和2015級經濟統計學專業學生組成的兩個隊成功入圍,并在復賽中榮獲三等獎和優勝獎,四位指導老師均獲得“燕園杯”百校百題應用型創新課題(財稅領域)大賽“優秀指導教師”榮譽稱號。“百校百題”大賽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承擔的國家課題“大國財政與財稅治理創新專項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大賽形成的數據和成果將納入“大國財政與財稅治理創新專項研究”課題成果。
(3)自2016年起經濟統計學專業教學團隊,以學院統計分析競賽社團為依托,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各級各類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榮獲全國一等獎32項、二等獎146項,三等獎268項、參與學生人次高達1200余人次。
(4)依托統計分析競賽工作室,成功申報青島黃海學院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20項;成功申報地方高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3項;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的大學生科研項目7項;發表論文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