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信息
          協同推進經濟統計學專業課程集群思政教學模式改革
          發布時間:2023-11-15瀏覽量:1006

          一、思政教學改革實施背景

          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明確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這為高校思政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時人類已進入大數據時代,數字、數據、圖表充斥著我們的生活,誰能率先掌握大數據,誰能對大數據的挖掘更深入、更徹底,誰就能搶占先機。因此在“課程思政”與“大數據時代”雙重背景下,貫徹“全過程育人”理念,重塑專業課程集群,打造“雙融合、三素養、四一體”的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將“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重在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統計素養、數據素養”維度,形成“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學研相長”為一體的教學模式,協同推進經濟統計學專業課程集群思政教學改革,對課程集群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研究,探析信息、統計與數據素養的基本內涵,能夠提升新時代經濟統計學專業學生的專業核心技能,以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時代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二、經濟統計學專業課程教學的痛點

          (一)忽視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

          傳統專業課程教學模式下,教師是課堂的中心,教師按照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精心備課,然后將各個知識點有條不紊地講給學生,因此課堂往往以理論講授為主,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學生在課堂上自我展示的機會不多,很少通過自己的探究來獲取知識,缺少體驗式和研究型學習,抑制了學生思維活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二)課程考核重分數輕能力

          傳統的專業課程考核方式中,注重利用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來考查學生對課程基礎知識、基礎理論的掌握情況,但缺乏對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考核,也忽略了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的考核,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教學內容的前沿性、廣闊度和深入度不足

          傳統“填鴨式”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百分百依靠教材和教學大綱備課,課堂授課多以理論講授為主,即便輔助以案例教學,其案例來源也較老舊,且年年使用相同案例,缺乏更新,授課內容缺乏前沿性、廣闊度和深入度,極大壓抑了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的發展。

          三、經濟統計學專業課程集群思政教學改革措施

          (一)重構專業課程集群體系教學內容,融合“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

          基于學校以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雷鋒式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和對經濟統計學專業學生的學情分析,結合經濟統計學專業課程特點,形成以經濟學和統計學為核心的專業課程集群體系,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概率論、數理統計、統計學原理、多元統計分析、抽樣技術與應用、大數據分析方法及應用、計量經濟學、時間序列分析、社會經濟統計調查、大數據統計建模、統計軟件技能提高、網絡爬蟲實踐、統計實務模擬、大數據可視化、輿情分析實踐等課程,打通課程與課程之間的壁壘,加強課程集群間知識的銜接與鋪墊,重塑課程集群教學內容,除灌輸專業理論知識外,更加重視學生利用經濟統計學專業知識對現實大數據數據進行分析、建模與預測能力的培養,融合“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其統計思維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不畏艱險、刻苦奮斗的精神以及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家國情懷。

          (二)改革專業課程集群教學模式,注重提升學生“信息素養”、“統計素養”與“數據素養”

          鼓勵專業集群課程進行教學模式改革,《統計學原理》課程與《時間序列分析》課程已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線上選擇超星學習通用于課程資源的發布,一般在授課前2-3天,發布線上學習任務點、學習要求和學習截止時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采用碎片化時間完成碎片知識視頻學習、討論和章節測試等學習資源的學習。線下課堂授課前利用學習通討論、問卷調查、知識點小測驗等方式了解學生的線上學習效果,利用學科競賽數據和挖掘期刊論文素材進行重難點深度答疑、課堂討論、對分課堂、深度學習與任務驅動實踐操作,培養學生從數據庫和統計年鑒等常規途徑和“網絡爬蟲”等非常規途徑獲取數據的能力,提升“信息素養、統計素養”與“數據素養”。目前已建成《時間序列分析》、《大數據分析與挖掘》、《一起學統計》和《數學建模》四門在線開放課程,并且《時間序列分析》課程先后被評為青島黃海學院優質課程、校級一流課程和本科課程評估示范課程,《統計學原理》課程先后獲得青島黃海學院共建共享課程、本科課程評估優秀課程和教學創新三等獎等成果,為課程集群中其他課程進行教學模式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鑒經驗。



          (三)更新優化專業課程集群案例教學庫,形成“賽、教、學、研”四位一體的課程教學模式

          經濟統計學專業課程集群教師團隊定期開展課程教學教研活動,實現資源共享,共同搜集、討論最新數據挖掘、數學建模等各類比賽數據,以更新優化案例數據庫,同時指導學生參加學科比賽來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關注學科前言發展和熱點問題,引入與專業知識相關的知網期刊論文作為課堂知識拓展的素材,以期刊論文提升專業課程教學效果的同時,也引導學生仿照期刊論文,搜集相關案例數據來進行建模分析,在練習中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同時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科研能力,形成“賽、教、學、研”四位一體的課程教學模式。


          (四)創新專業課程集群教學方法,創建第二課堂

          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目標,而隨著現代社會經濟、文化和科技的發展,單一的傳統正規教學活動,如聽課、實習、畢業設計和實習等越來越不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因此,開辟第二課堂成為當前教學迫切的任務。《市場調查與分析》課程實施第二課堂教學,與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證券交易所和基金公司等金融業界聯系,聘請企業導師進入教學、實驗、實訓等教學環節,這將極大提升了學生的知識實踐應用能力,提升了學生的專業素養與綜合素質。

          四、專業課程集群思政教學改革效果

          “課程思政”背景下,“雙融合、三素養、四一體”的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對教師的成長和學生的成才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專業教師、學生均在思政教學改革中受益,具體改革成效如下:

          (一)專業教師科研水平得到提升

          思政教學改革開拓了專業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與業務能力,該團隊主持或參與校級及以上課題項目10余項,公開發表論文10余篇,團隊教師獲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優秀指導教師5項,獲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統計分析大賽優秀指導教師榮譽稱號3項,“院園合一”機制下基于工作室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實踐項目在2021年度榮獲山東省教育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表1 專業教師部分申報課題

          課題名稱

          級別

          項目經費(元)

          主持或參與

          命運共同體視閾下中國一流民辦大學建設路徑研究

          省部級

          10000

          主持

          基于大數據分析的山東省智慧旅游發展研究

          市廳級

          8000

          參與

          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教學模式創新研究

          市廳級

          8000

          主持

          新時代下高校共青團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質量提升路徑研究

          市廳級

          8000

          主持

          青島市“糧水土能”耦合協調度及影響因素分析

          市廳級

          8000

          主持

          新一代民營經濟參與鄉村振興研究—基于青島西海岸新區的調查

          市廳級

          8000

          主持

          大數據背景下智能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研究

          市廳級

          8000

          參與

          “平安青島”建設指標體系研究

          市廳級

          10000

          主持

          (二)學生在學科競賽中獲獎頗豐

          思政教學改革提高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與實踐動手能力,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學科大賽,獲得獎項75項,其中國家一等獎2項、國家二等獎9項、山東省一等獎25項、山東省二等獎40項、山東省三等獎29項,獲獎數量和比例在山東省民辦高校中位居前列。


          (三)學生在科研項目方面有質的突破

          學生成功申報青島黃海學院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20項;成功申報地方高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13項;申報并立項山東省大學生科研項目7項;發表論文26篇。

          表2 學生部分科研成果

          項目名稱

          負責人

          項目級別

          立項時間

          基于回歸模型的家電行業財務風險分析

          朱文芬

          校級大創重點項目

          2021.06

          青島市新零售渠道形成及未來趨勢的研究

          鄧婕

          校級大創重點項目

          2021.06

          基于時間序列模型的章丘大蔥產量預測研究

          吳亞寧

          省級大創項目

          2023.06

          基于抖音短視頻的網絡意見領袖對大學生假期旅游決策的影響

          江水月

          山東省大學生科研項目

          2023.10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紅色旅游發展調查研究——以山東省費縣為例

          柳燕燕

          山東省大學生科研項目

          2023.10

          基于指數平滑法的山東省大蔥產量預測研究

          吳亞寧

          山東省大學生科研項目

          2023.10

          利用短視頻對農業技術推廣的應用研究

          徐陽

          山東省大學生科研項目

          2023.10

          鄉村振興背景下山東省數字農業的發展研究

          董澤嬌

          山東省大學生科研項目

          2023.10

          青島市知識產權和綠色經濟發展關系研究

          卓佳雨

          山東省大學生科研項目

          2023.10

          音高修正效果器autotune 的應用推廣研究

          施富民

          山東省大學生科研項目

          2023.10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