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施背景
作為新興專業人工智能專業,在我校民辦應用型本科院校該如何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一直是我們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得到長足發展,但是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缺乏動力,逐漸脫離市場。當前,畢業生不能及時對口就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所學知識與社會職業的需求不一致,人才培養模式脫離社會崗位需求,人才培養效果有待提高。畢業設計作為檢驗培養效果的一個重要組成,其存在著不能緊跟社會需求,選題及技術老舊,不能滿足通過畢業設計進一步提升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工匠精神的需求。使以畢業設計為目標跟隨熱點,滿足企業需求,提高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一)導師制培養模式
利用我校的導師制模式,在學生入校就分配好專業導師,引導學生本科四年的專業課程體系的學習和實踐。
1. 指導學生專業課程
2. 指導學生比賽
3. 指導學生畢業設計
(二)項目牽引式培養模式
利用合作企業的真實項目案例,融入專業課程體系,讓學生學有所用,學以致用,真正達到在學校所學與社會所需想結合。
總之本套“導師制+項目制”四年全過程人才培養模式,始終圍繞一個選題,通過導師和專業課程教師的協同指導,踐行“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育人理念,利用導師將企業項目嵌入到學生培養的各個方面。“導師制+項目式”人才培養方案如圖1所示:
二、存在問題
(一)導師培養方式
導師的指導能力和項目經驗決定了該人才培養模式的成功與否。如何加強學業導師、專業課教師、企業導師之間的協同,以及提高學業導師的指導能力及項目經驗是關鍵問題。
1.導師的專業能力
2.導師的項目經驗
(二)項目融合方式
1.項目來源
2.項目轉化
三、對策建議
(一)校企合作微專業
1. 合作共建
(1)青島黃海學院人工智能專業與訊飛幻境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辦,屬于跨學科人才培養。該微專業以企業的真實實踐項目為教學案例,培養學生在原有專業知識技能的基礎上,備真正解決實際虛擬現實工程問題的能力,能在各自工作崗位中發揮專業技術優勢,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如圖2所示訊飛幻境微專業開班儀式。
(2)青島黃海學院與極視角簽訂合作協議,就項目合作和學生培養實習就業將展開工作。如圖3所示大數據學院參觀山東極視角科研股份有限公司。
2. 師資培養
組織師資培訓,提升師資的項目實踐能力,包括人工智能在線學習與教學管理平臺、人工智能數據標注與模型訓練平臺以及人工智能在線實訓和算法校驗平臺的使用展示、AI智能駕駛小車的功能展示等,了解到人工智能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切實將項目融入教學。如圖4所示,人工智能教師團隊在廣州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師資培訓,并獲得結業證書。如圖5所示,人工智能團隊獲得的中國通訊工業協會的培訓證書。
3. 學生培養
引進企業資源,落地實訓室,聯合山東大學及企業共同培養“人工智能”微專業學生。 如圖6所示,人工智能微專業學生,進行智能車實訓課程。
(二)校企深度合作
1.教師企業掛職
定期培養教師團隊到企業掛職,進行項目實踐能力的提升,同時對接企業的真實人才需求,及時調整畢業設計題目。
2.橫行課題合作
通過與企業合作開展橫向課題,將企業的工程項目引入學校,對項目進行拆解,融入到教學環節中去,解決項目來源和項目轉化問題。
3.共同指導畢業設計
采用校企雙導師制模式,通過畢業設計這一環節,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工程項目能力等,進一步檢驗培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