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的留學消費相較于其他歐洲國家而言是很低的,當然也不是低得離譜,只是說一般小有積蓄的中產階級家庭都能負擔得起;同時它的入學門檻低,高考文化分只需上400分就行了,不論是馬可還是圖蘭朵亦或是國際生,算一下讀三本的錢差不多也可以來意大利留學了。當然,意大利作為文藝復興發源地,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各種國際知名藝術展、車展、家具展、音樂展,但凡能跟藝術掛得上鉤的展,意大利妥妥的會是辦展地之一,如果說要我推薦文物古跡保護得最好的地方,我一定會首推意大利。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帕瓦羅蒂就是意大利人,以前學語言的地方摩德納就是他的故鄉,意大利音樂也是超贊的,只是音樂生考意大利音樂學院難度相當大,招生名額少,因為學音樂需要經常和老師面對面交流,對語言要求也很高,所以很少有第一年就能考上的。當然還有跑來留學是因為足球、帥哥這種狀況外的回答…… 那么去意大利留學到底是什么樣的體驗呢?
1、語言
留學意大利,不僅只是一次旅行,更是是一場身體和心理的歷練。相比于國內大學入學嚴格,意大利留學條件是比較輕松的,鼓勵所有想學習的人來進入大學進修,但畢業卻是真正靠自己的努力。
意大利大學教育體制是學分制的,本科3年,總學分180分,研究生2年120分,只要修滿學分就可以畢業,但基本上很難在3年里修滿。原因一:完全開放式教育,老師不會點名,不會檢查作業,不會管你來不來考試。原因二:教育體制不同,國內考試只有應試的筆試,而意大利分為筆試和口試,更加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自我感悟。有時候一場口試往往會持續1個多小時。原因三:語言,這是我覺得最基本也是最困難的問題,很多學生問,意大利語難不難學,我的答案是不難。語言無非就是積累,當我們可以很好地安排好自己學習語言的時間,多去積累詞匯,多去交流,一切都會迎刃而解,所以我給出的結論是:意大利留學的成功與否,80%在于語言。
2、就業
當我們畢業了,就要面臨一個就業的問題,留下還是回國?這里提一下“博洛尼亞計劃”,這是29個歐洲國家于1999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亞提出的歐洲高等教育改革計劃,該計劃的目標是整合歐盟的高教資源,打通教育體制。計劃的發起者和參與國家希望,到2010年,歐洲“博洛尼亞計劃”簽約國中的任何一個國家的大學畢業生的畢業證書和成績,都將獲得其他簽約國家的承認,大學畢業生可以毫無障礙地在其他簽約的歐洲國家申請學習碩士階段的課程或者尋找就業機會,實現歐洲高教和科技一體化,建成歐洲高等教育區。
所以,意大利留學生完全可以放眼整個歐洲升學或找工作。如果你選擇回國,除了意大利專業的優勢之外,國內懂意大利語的人才稀缺,建議考出CILS等國際證書,讓自己更上一層樓。
3、科技
鄧小平爺爺說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意大利是歐洲第四大經濟體,科技實力全球排名前列,然而意大利人在二戰中糟糕的表現往往使人們忽略了這一事實。
意大利人能設計出最好的服裝,引領時尚的潮流,體現了意大利人天馬行空的設計能力;意大利同樣有法拉利、瑪莎拉蒂、蘭博基尼等超級跑車,擁有世界超一流的汽車制造技術;意大利在奢侈品方面的創新能力甚至遠超歐美,最高端的奢侈品也往往代表著最高科技的應用。意大利大學的商科、設計、工程科技類專業的優勢完全體現在這些領域中。當我們走在上海的國金、環貿等高檔購物中心,一眼望去都是意大利品牌,他們代表了時尚和科技的前沿。
4、建筑
從西方城市建設發展來看,工業革命后生產發展,人口集中,隨之,城市變大,發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變化。羅馬是歐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古建筑之多,密集程度之高,歐洲其他城市難以企及。城市里的頹垣片石皆顯示出意大利繼承于古羅馬的歲月斑痕。
保護古建筑的同時,新的建筑藝術創造也是可貴的,新與舊并存,相互輝映,顯示出文化的延續性。意大利建筑與環境領域的發達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這些年來,意大利建筑類專業開始盛行,包括了對于治理環境污染、凈化空氣水泥等成果的誕生。
5、西方不同的教學理念和方式
在教授的心中,學生是一個活生生的個體,具有自己的主動性,不是等待著被被教授們灌輸知識的容器。同時,學生要學會合作,學會做事,而不是讀死書。因此大學教學很重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例如,教學安排中包括學生自己學習的時間,小組互助式學習。教授很喜歡聽學生的看法,常常因為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展開更深入的討論。開學前,教授們就將本學習的學習計劃和講義交給學生。教學計劃中包括教師講授安排和學生自己學習時間及小組學習時間,甚至明確到具體的日期。大家都按照這個計劃開展對這門課的學習。
6、很好的藝術環境
大街小巷很有歐洲特有的古典氣息,幾乎每條大街道都會有一個雕塑,拐角小巷又是種滿了植物鮮花,大片大片生意盎然的綠色,空氣質量確實好到不行,除卻陰雨天氣,天空永遠是湛藍的(當然,我還是友情提示一下,因為環境綠化好,所以春天到了,花兒開了,有花粉癥的同學記得房間開加濕器、備好防過敏的噴霧藥劑,據說提前三個月喝蜂蜜檸檬水有奇效哦!)大城市會定期舉辦各種藝術展,不少博物館憑學生證可以半價甚至免費參觀。
這個國家很美麗,而我們只是匆匆過客,少數人會在這里定居工作生活,但是對于大部分人而言最終還是會回去自己的祖國;我們始終是外鄉人,連人家主流社會都沒有融入過一次,所以有什么好批判呢?還是自己祖國的問題才有切膚之痛,自己祖國夠強大,自己才有立足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