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工作動態

          當前位置: 首頁 / 工作動態
          赴臺研修心得-程妍琪
          發布時間:2018-12-29瀏覽量:8748

           我與亞大的二三事

          人們常說:“美好的時光總是易逝的。”之前對這句話沒有什么感覺,但這次來亞洲大學交流的半個學期,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體會。恍惚之間,仿佛我才剛剛來到臺灣,剛剛來到亞洲大學,但實際上已經到了學期的末尾。記憶會隨時間的流逝而被淡忘,那就用這篇文章來記錄下這學期生活與學習的美好時光吧。

          一、初識亞大

          201897日,懷著激動和忐忑的心情,我來到了位于臺中市霧峰區的亞洲大學。初來乍到,對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又陌生,幸好有曾媽帶我們熟悉校園。

          10號就正式開學了,第一天的課程是810分開始,按照之前在學校的習慣,8點就到教室準備上課,沒想到的是,教室人很少,大概只有四五個人,我還以為進錯了教室。后來才知道,在臺灣上課,學生和老師都會比規定的時間晚到,而且課堂氣氛很自由,大家會在上課時吃東西,隨意進出教室,這跟大陸的課堂很不一樣。學習模式也有不同之處,在大陸,我們一般是老師準備教案、ppt,由老師主導,學生主要是認真聽講、記筆記,期中期末考試是以閉卷考試為主;而在臺灣,很多課程是老師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小組一起進行討論,而檢查方式則是以期末報告為主。

          我個人認為這兩種模式都各有優缺點,像大陸的學習模式,雖然是以老師教授知識為主,小組討論往往是作為平時作業去完成,期末考試就要靠自己去復習背書,這樣學的會更扎實一些,但比較枯燥,學業負擔更重一些;而臺灣的這種學習模式,會讓學生進行多次討論,一起合作完成期中、期末報告,通過討論,大家可以集思廣益,會更多元化的去思考,也不會只根據期末就打分,而是綜合出勤、期中、期末還有其他的作業一起評量,學生的壓力更小一點,但也不排除小組之間的分工合作不均衡的情況,所以這種模式會有一部分學生在渾水摸魚。

          亞大的學生活動很豐富,各種社團、學生會舉辦的活動,還有節慶時候,學校自己舉辦的活動等,學生的業余生活很精彩,不會枯燥。

          (有趣的感覺統合課程)

          二、漸漸熟悉

          學習生活慢慢漸入佳境,也交到了很多要好的朋友。由于課程要求,我去參訪過兩所幼兒園,還跟小組同學一起去到南投縣埔里鎮錄視頻,收獲了很多......

          (一)參訪幼兒園


          這學期的幼兒學習環境設計和幼兒園課室經營這兩門課程,都有去參訪幼兒園的內容。我去了大同國小附幼和弘明幼兒園,在參訪的過程中,我看到了臺灣幼兒園和大陸幼兒園的不同之處,也看到了兩岸對于學前教育理念的異同。

          (參訪大同國小附幼)

          大同附幼位于國小校園的東北角,與國小共享風雨操場、跑道、游樂區等基礎設施;他的園舍有兩層,一層包括教室、辦公室和廚房,二層包括會議室、圖書館等區域。

          在參訪時,幼兒園的主任跟我們說,園舍那棟樓是花了1億多新臺幣新建造的。她在這里工作25年,之前都是把國小里面最角落、破破爛爛的教室當作幼兒園的教室。最近幾年臺灣少子化問題比較嚴重,國小校長覺得要把幼兒園做的好一點,這樣家長就會直接把孩子升到本校的一年級,就不用擔心入學率的問題。所以就為附幼新建了這棟樓。參觀附幼之后,尤其是聽了這些話之后,我覺得幼兒教育真的很重要,需要人們的重視,而在幼兒園中想要激發、促進幼兒主動學習,就需要學習環境的規劃,包括整體環境、室內外環境等,這樣才能更好的發展幼兒教育。

          (參訪弘明幼兒園)

          這是我第一次遇到結合讀經、蒙臺梭利、品德教育、中國傳統文化和佛教的幼兒園。接待我們的老師告訴我們,小朋友們每天都會有10-20分鐘的時間讀經,包括《弟子規》、《三字經》、《百家姓》等等,讀經可以增進專注力和記憶力,讓幼兒學習靜下心來平穩情緒,當天去參訪時小朋友們都沒有太過失控的舉動和行為,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這間幼兒園的教育理念還是很有成效的。

          在聽吳老師介紹這所幼兒園的故事之后,我的內心受到很大觸動,從1990年開始到現在,從一所幼兒園到八所幼兒園、小學、中學甚至高中,完成了十六年一貫制,這其中經歷了多少不得而知,但這真的是有理想支持著向前走,一步一腳印,一直在弘揚傳統文化的道路上前進著。

          在參訪這兩所幼兒園之后,讓我想起了之前在青島的幼兒園見習的經驗。我們學校從大二開始每學期都要去幼兒園見習兩周,我見習過三次了,在見習的十天中,我們要配合老師的工作,打掃衛生,照顧幼兒,觀察老師上課等等。大陸幼兒園老師的工作非常辛苦,工資也不算高,而在我參訪的幼兒園中,我感覺這里的老師都很耐心、很有愛心,講話也是細聲細語,非常溫柔。可能是因為臺灣的學前教育發展的比較早,能看出來在管理運營方面都很成熟,大陸的學前教育有學習各個地方比較優秀的教育理念,正處在蓬勃發展的時期,但還需要進步。

          (二)發現埔里

          幼兒園、家庭與社區需要設計幼兒園在地化課程,我們要到小組成員的家鄉拍攝影片,于是我們一起去了南投縣埔里鎮,體驗了在臺灣坐機車,我們去了埔里酒廠、地母廟、地理中心碑......臺灣同學們帶我了解并認識了這個可愛的地方——埔里。通過設計在地化課程,我知道了幼兒園教學的內容不一定只是知識方面的,有必要讓幼兒了解自己生長、生活的地方,培養他們熱愛自己家鄉的情感等等。

          妮燕老師教的很好,不只是書本上的知識,她教給我的更多是與幼兒、幼兒家長的相處之道,這門課程讓我學到了很多。

          (小組成員在埔里)

          (三)小組合作

          臺灣的大學和大陸的大學還有一點不同是,臺灣的大學課程很喜歡小組合作的模式,在大陸,我們也會有小組一起完成的作業,但我們更傾向于分工而不是合作。分工跟合作的區別在于,分工是小組成員每人負責一部分,大家各自把自己的部分做好,最后整理到一起;而合作是,在一個小組內大家一起討論,集思廣益,進行頭腦風暴,然后把要整理的內容匯總下來。分工并沒有小組成員間的討論,最后得出的結果不一定全面,而合作產生的結果,是比較全面而且多元的,這就是合作比分工更好的原因。

          在特殊幼兒教育這門課程中,我第一次接觸到了PBL模式,一開始,我完全不知道PBL是什麼。在老師的講解下知道了概念,在3周的討論中,我也掌握了PBL這種教學方法要如何運用。我在PBL學習中最大的收獲,就是如何處理大量的信息以及記下重點,以及在當天的討論中,如何清楚的將信息分享給其他成員。PBL模式比起普通的上課,同學們可能會更有收獲,因為平常上課都是以老師教授為主,學生往往比較被動,學習效率不是很高;而像PBL這種以問題導向,團體一起討論的模式,學生先收集資料,就相當于自學了一遍,再和其他成員一起討論,相當于復習了一遍,這樣知識掌握的會比較牢固。在以后的學習中,我覺得可以更多的運用PBL這種模式,讓自己主動的去學習。

          在開學第一周時,每門課程都會開始分組,而我還不認識班上的同學,讓我感到溫暖的是,不論哪一門課,都會有熱心的臺灣同學來邀請我跟他們一組,這可能在他們心里覺得是不起眼的舉動,卻讓我的心一次一次被溫暖著。

          (感統小組成員合照)

          (小組試教感統課程)

          三、不舍告別

          130多天的交流生活馬上就要結束了,仿佛是一場夢。在來之前,很多人都問我為什么要到臺灣交流,我也說不上是為什么,可能是快畢業了,想要逃避畢業的壓力;可能是想要到臺灣玩一玩;也可能是想要到一個全新的地方,體驗不同的生活......

          要說我在臺灣學習生活的心得,那就是兩岸教育模式的不同,既相似又不盡相同。兩岸同文同種,肯定會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但由于臺灣特殊的歷史背景,也發展出一些特色的教育模式,而這也就是值得討論的地方。一開始,剛到臺灣之后,還有些猶豫,畢竟是耽誤了考研,既來之則安之,不如沉下心來,好好去體驗。慢慢的,我認識了很多人,只是因為一個善意的微笑,我們就從陌生人成為朋友,一起吃飯,一起逛街,一起討論各種事情......

          在臺灣,生活節奏很慢,這也讓我拋開了浮躁的心態,重新審視了自我,別人說的話可以聽,但不要影響自己的判斷,畢竟他不是你,又怎么會了解你的心情,要用自己的心去看,去感覺。這130多天,我收獲了很多,而臺灣,也在我的經歷中,從一個只在電視網絡上看到的陌生島嶼,變成一個充滿了歡笑、回憶和留戀的地方。這些日子,值得放在心里收藏,帶著希望繼續前進。

           

           

           

           程妍琪

          20181220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