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臺交流學習心得——陳雍丹
這兩個多月,是我這么久以來感受到的時間過的最快的兩個月,身邊發生的一點一滴不斷給我帶來驚喜和感動,這些經歷都刻在我的心里,不會隨著時間逝去。
九月六號搭上航班來到了這里——臺灣,一個平凡而我一直渴望探索的地方,飛機飛到臺灣海峽的上空,我透過窗俯瞰,灰蒙蒙中有零零碎碎的矮房夾雜在一片一片綠色里,這是我第一眼看到的臺灣。元智大學安排接機回學校的路上,我們一行人看著這個陌生的地方,臺灣的建筑給了我們表面上的第一印象——破舊,這里雖沒有大陸建筑的嶄新和繁華,但卻有大陸沒有的悠然和安心。
臺灣街道上,能夠看到最多的就是機車,這是臺灣人的代步工具,區別于大陸的自行車、電動車和摩托車。路上行駛著的大量機車,讓整個城市顯得很嘈雜。進到元智大學校園里,靠近校門處有專門的機車停車場,除了住校的同學,其他人下課都是騎機車回家的。當然,沒有機車的或者出遠門,就要乘坐臺鐵區間車、捷運等等,每當站在火車站的月臺,都會感受到日治時代對臺灣的影響,因為總能看到日本風格的影子。鐵路也給人感覺舊舊的,像是回到了舊時代,這種別樣的味道讓我慢慢愛上了這個地方。
最讓人感到溫暖的,就是身處他鄉,陌生人給你的點頭和微笑。這段時間,我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臺灣朋友的禮貌與熱情。第一次搭公車,我們不懂臺灣公交車刷悠游卡的方式,不確定下車的時候需不需要再刷一次卡,我們小心詢問了公車的司機,司機沒有草草回答讓我們趕緊下車,反而耐心的給我們講解了臺灣公交車什么時候上車刷卡、什么時候下車刷、什么時候上下車都要刷,司機也怕耽誤后面乘客的路程,語速比較快,但是總是面帶微笑,要下車的時候還小心囑咐我們慢點注意安全,頓時心里涌上一股暖流。在搭乘火車或捷運的時候,站在車廂里,當有目光交匯,對方總會微笑著對你點點頭,我也會回應。不論你走在夜市的路上,還是去某一家奶茶店,還是便利店、小吃店,你光臨了他們的店,回報你的一 定是耐心的接待服務和微笑著說謝謝,“謝謝”這個詞是在臺灣會脫口而出的詞,讓我走到哪里心情都是輕松的,因為人與人之間沒有了那一層冷漠的隔閡。
臺灣自由的教育特色很強,在元智大學的學習過程中,不一樣的大學生活、不一樣的學習方式、不一樣的課堂風格、多文化的交流都深深地吸引了我。首先,最能打動我的是學校自由的氣息,參與活動是自由的,言論是自由的,最重要的是時間是自由的,早上九點上課,有足夠的時間輕輕松松的吃健康早餐,每天修完自己的課都會有大把的時間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晚上可以和朋友結伴而行,可以結伴去圖書館一起學習,去夜市吃吃喝喝開心的回來,可以去健身房游泳跑步大汗淋漓一場。其次選課是自由的,除了選與所學專業相關的課程,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想要學習的其他領域,我本人適當加選了資料分析和統計方面的課,學到了不一樣的東西。最后是學習方面,元智大學近年來推行新雙語——城市語言和英語,老師在個人portal上發放的講義或資料,大部分是英文,這讓我在學習過程中,英文水平也在慢慢提高,臺灣老師講課主張學生自主思考,鼓勵學生提出創新觀點,課堂氛圍很自由,回答問題不需要起立,可以隨意舉手提問和回答,課后作業與大陸有很大區別,沒有手寫,全部是作報告(word、excel、ppt形式),課余時間自行組織進行小組討論、個案研討,我發現了大學生應該具有邏輯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臺灣的環保工作我很震驚,所有的垃圾桶都是分類管理——可回收垃圾、一般垃圾、紙類等等,臺灣的大街小巷都是干干凈凈的,路上的垃圾桶很少,但沒有人亂扔垃圾。每個城市區域在一個周的固定時間都會派垃圾車開在街道上,放著固定的音樂和廣播,學校、社區、餐飲店的人會提著收拾好的大號垃圾袋走到街道上,垃圾車開過身邊的時候把垃圾丟進去。有時候我會深思,大陸在環保方面應多借鑒臺灣的管理方式,國民素質也一定會相應地受到積極影響。
重點來了,不知道多少人是被臺灣各色各樣的夜市吸引來的,傳統的小吃夜市文化在內地已經很少能感受到了。地瓜球、蚵仔煎、炸蛋蔥油餅、蝦球、燒仙草、章魚燒、黑豬香腸、鹵味、烤玉米、鹽酥雞、咸水雞、鮮榨果汁、焦糖珍珠奶茶、芋圓,形形色色的美味小吃,奇妙幽默的名稱,每個都能抓住你的眼球,讓你駐足難舍。好看的服裝店、衣帽店、文具店、首飾店、美妝店統統滿足你的需求。
臺灣的多元文化也是我有所感觸的,在這個美麗的小島上,存在著許多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不同的語言,而不同的地區甚至不同的性別和年齡層等也發展出不同的文化。由于臺灣受外來者統治近四百年,各種外來文化的沖擊,臺灣迅速而適當地予以吸收,并且使之相輔相成、百花盛開,多元文化要素在臺灣大放異彩,例如哈日哈韓風、日本動漫、日本料理、西洋古典音樂、本土舞臺劇等等。走在元智的校園里,也是經常可以跟不同國家的同學交流,課堂上也會跟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同學組成小組交流,香港、澳門、馬來西亞....
最近元智七館前剛舉辦了一場international food festival,都是來自五湖四海不同國家的學生做的自己家鄉當地的美食與大家分享(當然是要付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