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當前位置: 首頁 / 課程資源
          打造中國特色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發布時間:2020-12-07瀏覽量:7345
          2020-12-07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姜虹播報

          今天,我們正處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如何培養具有世界視野、高素質的、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高校黨組織要把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加強黨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領導,切實增強黨在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工作中把方向、謀大局、定決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高質量完成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

          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進入新時代,高校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繼續堅持辦好社會主義大學的原則,堅持辦學正確政治方向,承載新時代黨和國家賦予高校的新使命,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強調“立德”是教育的首要任務,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和先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培養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而育人是本。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這是人才培養的辯證法。”高校思政課程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也是德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更是育人的關鍵課程。課程思政是充分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文化內涵、德育因素、人文精神,互相配合,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立德樹人是相輔相成、聯系緊密的有機整體,不僅需要思政課發揮育人作用,也需要課程思政的密切配合。

          只有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才能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才能更好地把握和運用好這個辯證法,才能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師生頭腦,切實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道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在“四位一體”工作格局中謀定大局

          思路決定出路,態度決定高度,格局決定結局。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是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的重要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動形成全黨全社會努力辦好思政課、教師認真講好思政課、學生積極學好思政課的良好氛圍。”“學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單純一條線的工作,而應該是全方位的。”總書記明確了新時代思政課建設“四位一體”工作格局的頂層設計,提出一個系統完備、邏輯嚴密、內在統一的科學體系。其中,“黨委統一領導”是核心、“黨政齊抓共管”是關鍵、“有關部門各負其責”是根本、“全社會協同配合”是基礎。“四位一體”工作格局的形成有利于牢牢掌握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權,有利于黨對思政課程建設的思想政治領導,有利于確保學校思政課程建設的正確政治方向。

          高校要立足新時代,準確把握其科學內涵,在總結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系列規律性認識和成功經驗的基礎之上,切實增強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加強組織領導,堅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統領,做好頂層設計,指導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實施全域思政、“三全育人”,調動一切資源和力量,突出學校、家庭、社會協同,推動學校各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配合、通力協作,工作步調一致,實現同向同行,共同發力,凝聚育人合力,形成主渠道、主陣地、專業課、職能部門、全社會多維一線、合力育人的工作格局。

          積極構筑思政課教師“教書育人共同體”

          先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要配齊建強思政課專職教師隊伍,建設專職為主、專兼結合、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思政課教師隊伍。”怎樣建設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什么樣的思政課教師隊伍,是高校黨委在加強思政課建設中必須著力解決的關鍵問題。

          系統觀念是根本性、基礎性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協同性的必由之路。毛澤東同志說過:“沒有全局在胸,是不會真的投下一著好棋子的。”基于系統思維的協同性原則,從整體和聯動角度出發,積極構筑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教師教書育人共同體就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創新工作機制,加大培養和激勵工作力度,落實各項政策保障,改革教師評價機制,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唯項目等傾向,構建標準化、多元化與動態化相結合的系統性考評機制,引導教師從“經師”向“人師”轉型,從知識型教師向素養型教師轉變,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書育人上。另一方面,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要打好組合拳,樹立“共同體”意識,教師之間要相互共享彼此的學生思想資源、課程建設資源、教學方式方法,等等,共同致力于立德樹人工作,形成教師合力育人的長效機制,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培養所需人才。

          思政課要不斷守正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向未來,我們要全面推進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尤其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繼續走在時代前列,仍然要以全面深化改革添動力、求突破。”一部思政課程改革和建設的歷史,就是不斷守正創新的歷史。守正就是守住方向、守住初心;創新就要不僵化、不過時。面對新形勢、新問題、新挑戰,辦好思政課程,就要在守正的基礎上,不斷推動改革創新。總書記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他還提出,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這“八個相統一”體現了教育教學規律、學術研究規律、學生成才成長規律以及意識形態宣傳教育規律的有機統一。總書記的系統闡述回答了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往哪改、改什么、怎樣改”的問題。

          高校要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不僅要發揮思政課程主渠道的作用,而且還要重視課程思政的微循環效果,只有構建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協同育人體系,才能真正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系統效力。高校要以核心素養為主體參照,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依托,以思政元素挖掘為抓手,以勞動實踐教育為鋪墊,發揮地域文化、校園文化和學科文化等育人功能,營造全時空育人文化環境和育人氛圍,構建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課程教學實踐全面融合的一體化路徑,進一步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建設和創新,進一步推動構建一個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中國特色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作者系汕頭大學黨委書記、校長)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