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態
          “跟我讀原著”之《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對宗教的批判
          發布時間:2021-04-16瀏覽量:5637

          一、活動時間

          2021416日,星期五上午

          二、活動地點

          馬克思主義學院205辦公室

          三、參加人員

          原理教研室老師

          四、原著名稱

          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

          五、主講人

          薛曉英 講師

          六、主要內容

          此次原著學習與分享中,薛曉英老師從三個部分解讀了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對宗教的批判。

          1.對費爾巴哈的主要思想進行了介紹:費爾巴哈的哲學是從批判黑格爾哲學開始的,他認為黑格爾的根本錯誤在于顛倒了自然和思維的關系,將第二性的思維當成是第一性的東西;他認為哲學必須首先研究人,以人為出發點的哲學就是人本學,認為人本學的對象是自然界,自然界是第一性的;提出了上帝的本質就是人的本質的結論;他認為真正的宗教只能是人本學的宗教,人的本質是理性、意志和愛的三位一體,他把愛當作人的類本質的核心,創建了愛的宗教。費爾巴哈的主要哲學功績,是在以黑格爾哲學為代表的德國唯心主義的長期統治之后,恢復了唯物主義的權威。但是,由于主客觀的種種原因,他始終未能擺脫舊唯物主義的局限。

          接下來簡要介紹了《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的寫作背景及主要內容,在提綱中馬克思首先對包括費爾巴哈哲學在內的舊唯物主義進行了批判;然后對費爾巴哈的歷史唯物主義進行了分析批判;最后闡明了新唯物主義同包括費爾巴哈在內的唯物主義的對立。其中對費爾巴哈歷史唯心主義的分析批判是通過對其宗教觀的分析完成的,馬克思并由此闡明了自己關于宗教的觀點。

          2.通過對提綱第四、六、七、八條的逐條分析重點講解了馬克思對宗教的看法。在提綱的第四條中,馬克思科學的分析了費爾巴哈宗教觀的功績,即他認為是人創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創造了人,但也存在著局限性沒有進一步分析出宗教產生的社會根源,馬克思認為宗教的社會根源要從人構成的世俗世界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來說明,并指出了克服宗教的正確途徑——從對宗教的批判進到對現實社會的批判,從理論的批判進到革命的實踐。在第六、七條中馬克思指出費爾巴哈的宗教觀之所以具有重大缺陷,就是因為他不懂得人的社會性,他所理解的人是脫離社會、歷史之外的抽象的生物學上的人,馬克思認為只有把人的放在全部社會關系的總和中才能把握人的本質。在第八條中馬克思強調任何神秘主義的理論、觀念都可以在社會實踐中找到其根源,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包括宗教這樣神秘主義的社會意識也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只不過是一種歪曲的反映,只有在社會實踐中才能找到宗教產生的根源及其本質。

          3.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的宗教觀點,標志著馬克思科學宗教觀趨于成熟。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