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與實踐的并行發展,是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歷程的重要特征。百年來,黨的政治建設實踐不斷向前發展,思路不斷創新,方法日漸成熟,效果不斷彰顯。實踐需要理論,實踐也推動理論,黨的政治建設百年實踐推動著黨的政治建設理論不斷發展創新。兩者相互支撐,共同構建了中國共產黨政治建設的畫卷。
一、對黨的政治建設重大意義的認識不斷深化
從政治上看待問題,注重講政治是無產階級政黨的鮮明特色。馬克思、恩格斯曾強調,政治問題對于活躍的革命者而言是首要問題而非次要問題。恩格斯在《關于工人階級的政治行動》中指出,“絕對放棄政治是不可能的”,問題只在于從事什么樣的政治,是從事無產階級的政治還是資產階級的政治。在領導俄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列寧同樣十分重視講政治。列寧強調:“一個階級如果不從政治上正確地看問題,就不能維持它的統治,因而也就不能完成它的生產任務。”這表明馬克思主義者從來都將政治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
中國共產黨人同樣十分重視政治問題。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等一系列重要觀點。鄧小平提出“到什么時候都得講政治”的要求。江澤民指出,講政治對中國共產黨來說不是什么新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政治問題在任何時候都是根本性的大問題。講政治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關系黨的前途和命運。對于一些黨組織和黨員忽視政治、淡化政治、不講政治的現象,中國共產黨強調切實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旗幟鮮明地講政治,樹立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形象。
中國共產黨歷代領導人的這些論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無產階級政黨要講政治的思想。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諸多重要論述,從無產階級政黨本質屬性的角度闡明了中國共產黨人旗幟鮮明講政治的必然要求,指明了旗幟鮮明講政治的重大意義,夯實了新時代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理論基礎。
二、對黨的政治建設核心要義的表述不斷創新
加強黨的政治建設,遵守黨的政治紀律,核心要求就是堅持黨的領導,特別是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雖然這一論斷的核心思想主要是因1962年1月毛澤東提出而聞名,但實際上可以追溯到抗日戰爭時期。為解決抗戰以后一些地方工作中存在的本位主義和鬧獨立性問題,中國共產黨曾明確規定,“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和無產階級組織的最高形式,他應該領導一切其他組織”,包括軍隊、政府以及民眾團體。因此,確定中央代表機關和各地各級黨委是最高領導機關,統一領導各地區的黨政軍民工作。1943年2月,鄧小平在論及根據地的建設時就指出,一個根據地必須具有革命武裝、政權、群眾組織和黨四種力量,其中“首先是黨的領導問題,黨是領導一切的核心”。1962年鄧小平再次指出,搞好國內建設和其他各方面工作,都首先取決于黨的領導。這些論述都明確提出了黨領導一切工作的要求。
革命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有助于聚集人力物力贏得革命和建設勝利。改革開放以后,如何從理論上闡明“黨領導一切”的正當性,既重要又有難度。面對社會上存在的懷疑社會主義制度、否定共產黨領導的錯誤思潮,鄧小平多次強調,中國如果沒有共產黨的領導,不搞社會主義,就沒有前途。21世紀以后,面對風云變幻的國內外環境,江澤民強調,“工農兵學商,黨是領導一切的”。黨的十八大以來,針對一段時期一些領域黨的領導弱化現象,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中國共產黨處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地位。這些最新論述繼承了關于“黨領導一切”的核心思想,闡明了“黨領導一切”這一黨的政治建設的核心要義,又根據新的形勢和任務對這一核心要義作出具體的部署和要求,從理論上深化了對黨的政治建設內涵的認識。
三、對黨的政治建設的根本立場更加堅定
中國共產黨人從來沒有自己的私利,始終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首要位置,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規定和根本政治立場。歷史已經證明,只有這樣的政黨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認同和支持,才能帶領人民群眾贏得最終勝利。毛澤東將人民利益作為衡量黨的工作的標準,強調誰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黨就按照誰的意見辦。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明確提出將“三個有利于”作為衡量黨的一切工作的標準。江澤民提出,中國共產黨人所講的政治是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政治。胡錦濤也指出,政治問題從根本上說是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是對人民群眾的態度問題。這些論述表明中國共產黨始終將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將維護人民利益作為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根本出發點。也因為如此,黨才能在革命戰爭年代與和平建設時期始終獲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認同。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明確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義是最強的力量,要求全黨緊扣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來加強黨的政治建設。這些論述深刻闡明了長期執政條件下,黨為何以及如何保持和人民群眾之間的血肉聯系,為何以及如何堅持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的道理和緣由。這些最新論述使黨的政治建設的價值取向更加聚焦,深化了對黨的政治建設根本政治立場的理解和認同。
四、對黨的政治建設時間長期性、任務艱巨性的認識越來越深刻
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決定了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必須長期保持、久久為功。縱觀歷史發現,政治建設貫穿中國共產黨的百年發展進程。黨的政治建設搞得好,黨的政治路線正確,黨內政治生態清明,黨員政治立場堅定,政治本領高強,黨就能團結帶領人民順利完成歷史任務。毛澤東曾強調,要正確處理政治與業務、“紅”與“專”之間的關系。改革開放以后,社會上部分人出現不講政治、害怕政治,將政治等同于政治運動的心理。在這樣的背景下,1986年8月鄧小平在視察天津時明確提出了“到什么時候都得講政治”的命題。之后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部分人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曲解為唯利是圖的利己主義,加上與西方國家的交流逐漸增多,有些人甚至包括少數領導干部忘記政治身份、喪失政治立場。為此江澤民強調,高級干部“在政治問題上,一定要頭腦清醒”。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緊盯黨的政治建設領域出現的一些問題,大力糾正在一部分黨員干部中出現的政治信仰迷失、政治立場動搖、政治意志不堅、政治紀律不守等不良現象,推動黨的政治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在全黨大力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中,針對一些人只關注干部的腐敗問題而忽視政治問題的現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腐敗問題和政治問題不能混淆。黨的十九大強調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要位置。之后中國共產黨明確提出,“黨的政治建設是一個永恒課題”的命題。這一命題既接續了鄧小平關于“到什么時候都得講政治”的思想,又使人們對黨的政治建設的長期性、艱巨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做更加充分的準備。這些重要論斷是近年來黨的政治建設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是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理論創新。
五、對黨的政治建設的目標取向不斷聚焦
共產黨人強調講政治,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有著十分明確的問題意識和目標指向。那就是要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堅定社會主義政治方向,最終實現共產主義。1939年毛澤東曾將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作為抗大的首條教育方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毛澤東多次強調思想政治工作“把方向”“管大局”的作用,強調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一方面要為經濟基礎服務,是完成經濟、技術工作的保證,另一方面“思想和政治又是統帥,是靈魂。只要我們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為一放松,經濟工作和技術工作就一定會走到邪路上去”。這里闡明的,就是要以思想政治工作來為經濟技術工作把穩正確政治方向的道理。
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多次強調,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鄧小平要求全黨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同時鄧小平強調,美國等西方國家妄圖對社會主義國家搞和平演變,所以要加強對共產黨員進行教育,將德才兼備的人選拔進領導班子。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黨內外一些人對社會主義前途命運產生懷疑。為此,江澤民多次強調,高級干部一定要講政治。胡錦濤強調,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一些黨員干部忽視政治、不講政治、淡化政治等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政治方向是黨生存發展第一位的問題,事關黨的前途命運和事業興衰成敗。這一論斷繼承了黨的歷代領導人關于堅定正確政治方向的核心思想,同時又將之置于“黨生存發展第一位”的高度,從理論上增強了對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特別是堅定正確政治方向的認識。
(作者系華東師范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原載《探索》202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