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當前位置: 首頁 / 教學動態
          “跟我讀原著”之《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發布時間:2021-07-01瀏覽量:7048

          一、活動時間

          202164日,星期五上午

          二、活動地點

          馬克思主義學院205辦公室

          三、參加人員

          原理教研室老師

          四、原著名稱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五、主講人

          宋丹丹 助教

          六、主要內容

          本次原著分享圍繞“家風”這一中心思想,系統論述習近平關于家風的講話,深入挖掘家風背后的理論淵源,以《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為主要研究內容剖析馬克思主義家庭思想,并播放央視“家風傳承”精神宣傳片以情感升華。

          1.習近平關于家風的論述

          每一位領導干部都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時,嚴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2016112日,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們身體的住處,更是人們心靈的歸宿。——20161212日,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

          當今社會快速變化,人們為工作廢寢忘食,為生計奔走四方,但不能忘了人間真情,不要在遙遠的距離中割斷了真情,不要在日常的忙碌中遺忘了真情,不要在日夜的拼搏中忽略了真情。——2017126日,在2017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

          國家富強,民族復興,最終要體現在千千萬萬個家庭都幸福美滿上,體現在億萬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上。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2018214日,在2018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

          要引導婦女帶動家庭成員,發揚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抵制歪風邪氣,弘揚清風正氣,以好的家風支撐起好的社會風氣。——2018112日,在同全國婦聯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強調

          要把學習宣傳先進典型作為深化主題教育的重要抓手,同模范機關創建活動結合起來,引導黨員、干部見賢思齊。黨員領導干部要把對黨忠誠納入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引導親屬子女堅決聽黨話、跟黨走。——201979日,在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2.馬克思主義家庭思想

          1)馬克思與恩格斯歷史唯物主義家庭觀


          “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對象、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做人的感性活動,當做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選自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馬克思與恩格斯創立的新唯物主義,堅持從客觀實在出發,從主體的實踐活動出發,從而為其家庭思想奠定了堅實的唯物論基礎。 根據唯物主義觀點,歷史中的決定因素,歸根結底是直接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但是,生產本身又有兩種。一方面是生活資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為此所必須的工具的生產;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產,即種的繁衍。(選自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在恩格斯看來,兩種生產內包含著一切社會矛盾的胚芽,并由此形成一切社會關系,即家庭是社會有機體的細胞。“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選自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馬克思在此進一步表明的是,家庭的客觀實在性。家庭不僅是唯物的,而且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家庭的發展受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制約。“婦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選自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馬克思恩格斯強調婦女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作用,并把婦女的解放置于全人類解放的整體運動之中,真正的解放、自由的獲得,是包括婦女在內的全面的全人類解放。

          在馬克思與恩格斯看來,客觀實在的家庭在本質上是社會的、歷史的,而家庭的發展又必須建立在現實的人的社會實踐活動之中,并在實踐中逐步實現人的全面而自由的解放。

          2)列寧社會主義家庭觀


          “首要的是要廢除維護男女不平等的資產階級舊法律,在此基礎上,還要讓廣大婦女盡可能地參加各類社會共同生產勞動,以使她們擺脫“家庭奴役”,即,使廣大婦女從家務壓迫中解放出來,并積極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禁止企業主雇用年齡未滿15歲的童工”和“禁止在只對婦女身體有害的部門使用女工”(選自《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綱領草案》)

          堅守無產階級道德原則,特別注重婚姻、家庭、愛情生活與社會整體利益的聯系,并特別重視婦女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作用。符合無產階級道德原則的婚姻,既要求夫妻之間的平等與相愛,也要求撫養與教育好子女,并把子女培養成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人民的一代新人。總之,列寧在對待婚姻、家庭、愛情及婦女解放等問題上,秉承的是無產階級態度,倡導了平等原則,同時又努力使作為上層建筑的婚姻家庭制度能更好地服務于經濟基礎。在他看來,社會主義家庭承載著多種重要的職能,它既是一個消費單位、教育單位,同時更是馬克思與恩格斯所說“兩種生產單位”。因而,列寧認為,建立社會主義新型家庭關系,對于發展社會生產力、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提高無產階級道德覺悟,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3.央視“家風傳承”精神微視頻

          央視網微視頻工作室公益短片《家風傳承》,通過呼和浩特兒童福利院“模擬媽媽”景鳳英、焦裕祿女兒焦守鳳、全國文明家庭獲得者魯立清這三位人物的故事還原習近平總書記所倡導的“家風傳承”精神。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