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 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
習近平
一
阜平是一個擁有光榮革命歷史的地方,是我黨我軍歷史上創建的第一塊敵后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根據地的首府,是晉察冀邊區政治、軍事、文化中心。聶榮臻元帥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里戰斗和生活了11年。1948年4月,毛主席率領中央機關從陜北來到阜平的城南莊,在這里召開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調整南線戰略,為三大戰役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阜平和阜平人民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黨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2012年12月29日、30日在河北省阜平縣考察扶貧開發工作時的講話)
二
西柏坡我來過多次,每次都懷著崇敬之心來,帶著許多思考走。我們這一代人,出生在新中國成立后不久,是在紅旗下長大的,對黨、對國家、對人民感情很深,對我們黨的光榮歷史和優良作風印象很深。每到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次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禮。每來一次,都能受到一次黨的性質和宗旨的生動教育,就更加堅定了我們的公仆意識和為民情懷。
(2013年7月11日、12日在河北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的講話)
毛澤東同志當年提出“兩個務必”,確實是高瞻遠矚啊!當時,我們黨領導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即將完成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歷史任務,掌握全國政權、建立新中國的歷史使命擺在了黨的面前。面對這個重大歷史轉折,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深刻認識到,必須使全黨同志在勝利面前保持清醒頭腦,在奪取全國政權后經受住執政考驗,防止出現驕傲自滿、貪圖享樂、脫離群眾而導致人亡政息的危險。對毛澤東同志提出“兩個務必”的深邃思想和戰略考慮,我們要不斷學習領會。我們要不斷向全黨嚴肅鄭重地提出這個問題,始終做到謙虛謹慎、艱苦奮斗,使我們的黨永遠不變質、我們的紅色江山永遠不變色。
(2013年7月11日、12日在河北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的講話)
四
我一來到這里就想起了革命戰爭年代可歌可泣的崢嶸歲月。在沂蒙這片紅色土地上,誕生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兒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親、沂蒙紅嫂的事跡十分感人。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
(2013年11月24日至28日在山東考察時的講話)
五
我們永遠不要忘記老區,永遠不要忘記老區人民,要一如既往支持老區建設,關心老紅軍、“五老”同志和軍烈屬的生活,經常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請他們言傳身教,確保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薪火相傳。
(2014年10月31日在福建古田同老紅軍、軍烈屬和“老地下黨員、老游擊隊員、老交通員、老接頭戶、老蘇區鄉干部”代表座談時的講話)
六
陜甘寧革命老區,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它作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創建的紅色革命根據地,是黨中央和紅軍長征的落腳點,也是黨帶領人民軍隊奔赴抗日前線、走向新中國的出發點。黨中央在這里13個春秋,以延安為中心領導全國革命,制定實施了一系列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實現了革命力量大發展,領導抗日戰爭取得最終勝利,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革命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我們不能忘記我們是從哪里走來的,永遠都要從革命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2015年2月13日在陜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上的講話)
以照金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要加強對革命根據地歷史的研究,總結歷史經驗,更好發揚革命精神和優良作風。
(2015年2月13日至16日春節前夕赴陜西看望慰問廣大干部群眾時的講話)
八
對軍隊來講,堅定信仰信念最核心最緊要的就是鑄牢軍魂,毫不動搖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剛才,在參觀軍史館時,我對長征途中紅31軍93師274團“半截皮帶”的故事,感觸很深。紅軍戰士寧肯忍饑挨餓,也要將半截皮帶留下來,帶著它“去延安見毛主席”。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鐵心跟黨走”的生動寫照。部隊中像這樣的紅色資源很多,要發掘好、運用好,豐富“紅色基因代代傳”工程內涵,加強黨史軍史和光榮傳統教育,確保官兵永遠聽黨話、跟黨走。
(2016年1月5日在視察13集團軍時的講話)
九
井岡山是革命的山、戰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榮的山,每次來緬懷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禮,心靈都產生觸動。回想過去那段崢嶸歲月,我們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們永遠懷念他們、牢記他們,傳承好他們的紅色基因。
(2016年2月1日至3日春節前夕赴江西看望慰問廣大干部群眾時的講話)
十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回想過去的烽火歲月,金寨人民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為中國革命事業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勛,我們要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革命傳統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識灌輸,又加強情感培育,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016年4月24日至27日在安徽調研時的講話)
十一
寧夏是一片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土地。1926年,寧夏就建立了我們黨的組織。紅軍長征和西征都曾轉戰寧夏,之后寧夏人民又為陜甘寧革命根據地、陜甘寧邊區建設,為抗日戰爭、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這次我們去了將臺堡,現場感受了紅軍三大主力會師的歷史場景,再一次受到深刻教育。我們要銘記革命歷史、傳承革命傳統,并用以教育廣大干部群眾,教育一代又一代青少年。
(2016年7月20日在寧夏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
十二
廣西是革命老區,鄧小平、張云逸、韋拔群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塊紅色土地上領導了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建立了左右江革命根據地。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初,慘烈的湘江戰役就發生在廣西境內。老區和老區人民為我們黨領導的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犧牲和貢獻。
(2017年4月21日在廣西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