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時間
2021年10月14日,星期四上午
二、活動地點
馬克思主義學院207辦公室
三、參加人員
本學期學院教授《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的教師。
四、原著名稱
《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
五、主講人
陳南旭 助教
六、主要內容
1928年10月5日
, 毛澤東為中共湘贛邊界第二次代表大會起草的《政治問題和邊界黨的任務》決議的一部分。文章初步回答了中國革命的具體道路問題。收入《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 毛澤東關于紅色政權能夠存在和發展的理論,指明了在反動統治薄弱的農村積聚力量,實行
工農武裝割據,以 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取得全國政權的道路。這是毛澤東思想開始形成的一個標志,是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里程碑。
(一)著作內容及主要觀點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在版本交付過程中包括對于價值的識別、范圍管理、計劃管理都是漸進的過程。戰爭是更寬泛意義上的項目管理,戰爭的策略存在一個漸進明晰的過程。就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土地革命戰爭期間我黨的戰略為例來談一談。
中國共產黨在成立的初期,并不重視軍事斗爭,也沒有明確提出明確的軍事戰略,更多的時候走政治改良的路子。是后續血淋淋的事實教育了革命者,使全黨全軍對于軍事的極端重要性有了清晰的認識。是毛澤東的這篇文章寫于一九二八年十月五日,六個小的章節,短短八頁紙,關鍵在于第一節至第三節,是“農村包圍城市”軍事戰略的代表作。這篇文章為什么如此重要,主要是它解決了三個關鍵問題:1、紅色政權發生的原因;2、紅色政權存在的原因;3、紅色政權的斗爭策略;
此處分開闡述一下:
1、紅色政權發生的原因:
經濟基礎:帝國主義的間接統治的經濟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國。
這種社會的特點是經濟發展不平衡,小塊區域的封閉經濟獨立于大城市,可以實現自給自足。同時,多個帝國主義國家貌合神離,支持不同的軍閥派系,對于同一個帝國主義國家也有可能。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帝國主義,帝國主義利益的不統一造成了戰略空隙,這些空隙就是革命根據地存在提供了可能。
2、紅色政權存在的原因;
存在的原因與發生的原因類似,但存在的原因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對于存在的客觀條件有清晰的認識和充分利用,才能采取正確的策略,保存實力,不斷擴張。
3、紅色政權的斗爭策略;
充分利用帝國主義與軍閥之間的矛盾,順勢而為,在軍閥間的矛盾上升期,可以快速擴張,放手發動群眾,建立革命根據地。而在于軍閥的矛盾的緩和期,則要采取放手策略,收攏實力,主動避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