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時間
2021年12月3日,星期五上午
二、活動地點
馬克思主義學院206辦公室
三、參加人員
史綱教研室老師
四、原著名稱
《叫魂》
五、主講人
于清
六、主要內容
本次分享主要通過研讀孔飛力在《叫魂》一書中關于乾隆三十三年“叫魂”案的梳理和分析,了解乾隆時期社會、經濟、司法和官僚系統的運行機制,從而真切感知清朝盛世下的隱憂。
1.核心內容
本書從叫魂案入手,對乾隆時期社會、經濟、司法和官僚系統運行機制進行了分析。作者認為,當時經濟發展但貧富差距擴大,帶來人與人之間關系緊張,人們疑心加重并易于沖動,官場腐敗,特別是司法系統的混亂,加劇了社會矛盾,表面盛世繁華之下危機四伏,一個小小的治安案件就可能引發激烈的社會動蕩。依靠高層官員與皇帝的博弈,暫時維持了一時的局面安穩,但無法解決封建統治的根本問題。
2.關于叫魂案的出現和拓展
官方史料正式記載的第一宗叫魂案,發生在1768年浙江農村,是個鄉下農夫為了報復自己侄子,托人把寫有名字的紙符,粘橋樁子上用錘子砸。此后這類依靠所謂叫魂來混吃騙喝甚至敲詐的治安案件越來越多,從江浙一帶陸續蔓延到大半個中國,搞得百姓人心惶惶。由于叫魂案中涉及到偷偷剪人頭發的行為,上報到乾隆皇帝之后,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視。乾隆皇帝最終把叫魂案定性為有人企圖顛覆清朝統治的陰謀,要求各地大力追查。
3.社會各階層對叫魂案的應對
孔飛力把當時的社會分成三個層次,分別分析他們面對叫魂案的想法。
在普通百姓層面,由于當時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相對富裕地區的本地居民,害怕外來流動人員干擾他們本已小康生活,因此神經非常敏感,對外鄉人充滿警惕和敵意。一旦外鄉人惹是生非,就會聯想到叫魂妖術,社會性恐慌不斷蔓延。
在地方官員層面,開始只是把叫魂案當做普通治安事件,大事化小,得過且過;可當他們得知皇帝高度重視之后,立馬不惜濫施刑罰、制造冤假錯案,拼命向上頭表功,官場的上下欺騙使得叫魂案越抓越多、越查越亂。
到乾隆皇帝這個層面,一方面他很擔心漢人反清意識的復蘇,另一方面他又害怕官場欺下瞞上、驕奢淫逸的風氣,架空他的領導地位,動搖他的統治權威,因此他要直接插手督辦叫魂案,借機對他看不順眼的官員大肆處罰。叫魂案本來不過是民間普普通通的社會治安案件,可大家各懷心思,在三個社會層面的相互作用影響下,逐漸發酵,愈演愈烈,結果造成大范圍的社會混亂。
4.叫魂案所反映的朝廷內部溝通和管控套路
孔飛力通過分析叫魂案的最終解決手法,研究了清政府內部的運作和溝通特點,特別是中、高層官員是如何跟皇帝周旋、博弈的。這其中,大學士傅恒和劉統勛,對整個叫魂事件的和平終結,發揮了功不可沒的巨大作用。他們苦口婆心規勸皇帝的思路和手法,反映了當時清朝官場的生態。孔飛力認為,中國封建官僚體制有著不同于當時西方官僚制的柔性約束機制。表面上看皇帝絕對集權,但背后整個官僚體系與皇帝之間還存在微妙的關系,這種均衡使得統治保持穩定。書中的內容就為你分享到這兒,通過這本書的閱讀以及孔飛力的研究,可以引發我們的很多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