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指出,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快構建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實施時代新人培育工程,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齊抓共管機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思政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辦好思政課是解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的重要途徑。我們要不斷增強課程內容張力、彰顯授課教師魅力、激發參與學生動力,切實提升思政課鑄魂育人實效。
有趣有料,增強課程內容張力。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要堅持“內容為王”。在堅守馬克思主義理論陣地的基礎上,融匯各學科、各領域的教學資源,集成創新線上線下思政素材,在有趣的內容中挖掘理論養料,在有料的內容中升華高雅情趣。一是還原歷史。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思政教材。要用好“四史”中的鮮活歷史人物、歷史故事、歷史規律來闡釋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理論問題。二是聚焦現實。現實中的熱點問題往往是人們在茶余飯后的話題,同時也是思政課程內容的重要素材。要合理利用具有思政教育價值的現實熱點,通過尋找現實熱點中的真情故事、善良人物、美好境遇來增強課程內容的感染力與親和力。要注重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觀察、分析和解釋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各種事件,善于挖掘并傳遞正能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是觀照未來。新時代思政課要面向未來,推動信息技術與思政課深度融合,統籌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最新手段賦能思政課,讓思政課也“炫酷”起來。注重提升格局、放眼未來,解析清楚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融入國家科研攻關目標追求,展望中國制造的未來進路。
守正守責,彰顯授課教師魅力。“經師易求,人師難得。”思政課教師由內而外所展示和散發出來的教學魅力影響著思政課的教學質量。怎樣才能受學生歡迎,是每一名思政課教師必須深入思考的問題。一是堅定信仰追求。思政課要解決的是學生的信仰問題,其核心就是要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思政課教師要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堅如磐石,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才不會偏差。二是提高教學技巧。思政課教師是推進思政課教學方法改革創新的主導力量。思政課教師要在充分掌握課程的理論邏輯基礎上,集成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貫通課內課外、線上線下,切實做到因材施教、教學相長,把有意義的課程內容講得有意思。三是涵養深厚情懷。思政課教師展現出的深厚情懷最能打動學生。要厚植家國情懷、傳道情懷、仁愛情懷,自覺凝練并深化于內心世界,以真心換真情,傳遞給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入腦入心,激發學生參與動力。思政課堂中學生的參與動力是核心關鍵,決定了學生是否愿意學、學得好的問題。要激發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教學互動,共同實現思政課的教學目的。一是翻轉課堂形式。改革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放下思政課教師的傳統身份,平等地與學生展開頭腦風暴,在這樣的情境之下,學生自然樂于參與其中,愿意互動交流。二是關切學生需求。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念,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激發學生需求、滿足學生需求,在充分調研基礎上增加滿足新時代學生新特點新需求的新內容,關切著眼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未來發展,用真心關愛學生、用真情服務學生、用真誠感動學生。三是用好實踐環節。要充分利用好思政課的實踐教學環節,積極將思政課融入鄉村振興戰略、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戰略等國家發展大局,俯下身來聆聽大地的心跳,努力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用實踐來檢驗真理,實現思政課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全面貫通。(轉發自學習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