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高校各類課程中包含的思政教育資源,促進課程思政教育和專業教育深度有機融合、同向同行,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當前,高等教育進入全面提質新階段,應深化改革創新,推動高校課程思政建設走深走實。
科學設計課程思政教學體系,防止“貼標簽”和“兩張皮”現象。使思政教育的理念、目標、方法貫穿于教學全過程,體現到公共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實踐類課程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內容當中;結合不同學科、不同專業、不同課程的特點,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全面挖掘、系統梳理、精準擬定各類課程開展思政教育的內容體系、教學目標、教學任務與教學方法,確保在傳授專業技能的同時,將思政教育內容自然而然滲透到專業課程教學體系當中,使教書與育人有機融合;善用歷史變焦鏡、思想透視鏡、時代反光鏡,讓學生理解專業課程所蘊含的價值觀,為培養既具有高尚思想品德和人文素養又具有一定專業水平和能力的青年人才提供堅強保障。
推動課程思政理念進課堂、進教材,防止“形式化”和“表面化”現象。一方面,應在相關公共理論課程教學中深入推進課程思政理念進學生頭腦,加強以黨史為重點的“四史”教育。要用好用活百年黨史這部最厚重的教科書,引導學生深刻感悟黨的光輝歷程。另一方面,在專業核心課程教學中,應緊密圍繞專業特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挖掘專業核心課程中蘊含的思政素材,找準課程思政的抓手和著力點。比如在國際商務專業核心課程“國際商務環境”中融入中國動車出口等學生普遍關注的熱點新聞,系統闡釋中國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及其發展歷程,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與此同時,在編寫專業教材時應將思政教育作為素質目標,與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一起納入學習目標,使其系統化和科學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達到立德樹人“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加強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建設,防止“教不了”和“教不好”現象。應強化專業教師課程思政意識,打造既有專業教學技能又具有思政教學技能的跨學科教師隊伍。一方面,應圍繞課程育人目標,常態化開展集體備課、集中研討、集中展示,大力提升教師課程思政教學水平;另一方面,應充分運用教學實踐、專題培訓、課程研討、外出進修等手段和方法,提升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專業課教師應廣泛關注國內外時事與國家大政方針,多與思政課教師交流協作,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國內和國際對比等多個維度推敲專業課與思政教育的契合點,將思政課程內容豐富起來。
多措并舉創新教學手段方法,防止“不愿學”和“不愛學”現象。在課程思政實施理念上,應拋棄生硬說教,提高課程思政的親和力;在課程思政實施方法上,應提倡多元化,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能動性,使他們喜歡學、學得進;在課程思政實施途徑上,除課堂教學外,應開拓第二課堂,比如邀請知名專家、企業家、優秀校友代表等為學生開設專題講座,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校企合作單位,引導學生關注與專業相關的公眾號或行業網站,使課程思政與專業教育融合得更接地氣、更有活力,增強課程思政建設的指導性和針對性。(轉自學習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