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當前位置: 首頁 / 雷鋒紀念館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閃耀精神之光——寫在學雷鋒紀念日之際
          發布時間:2021-10-01瀏覽量:6600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 3月5日是學雷鋒紀念日。疫情當下,今年這一天意義尤為不同。在這場戰“疫”中,涌現出無數的凡人英雄,以血肉之軀抗擊著疫魔,踐行著雷鋒精神的真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既要學習雷鋒的精神,也要學習雷鋒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轉化為具體行動,體現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

          一滴水、一顆釘、一束光,雷鋒從未遠去,一直都在。

          你是大海中的一滴水

          從遼寧到湖北,跨越半個中國,當代雷鋒郭明義愛心團隊的一支小分隊組織6輛客運大巴,裝了30噸水果、10噸雞蛋,歷經30多個小時的長途跋涉,來到武漢。

          “再苦也值得!”將這些物資先后送到雷神山醫院、武昌方艙醫院后,志愿者趙鵬飛說,“我們就想多盡一份力,給醫生護士和患者們補充點營養。”

          雷鋒說,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

          一名志愿者就像是一滴水。人們看到,涓滴之水正匯成江河,涌向大海。

          在雷鋒的家鄉——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46歲的早教托幼機構老師劉建華是一名“臨時媽媽”。

          春節期間,3歲小男孩桐桐的父母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入院治療。桐桐雖然4次檢測均為陰性,但也必須隔離。

          2月6日,一封招募“臨時媽媽”的求助信由望城區婦聯發出。不到半小時,20多人主動報名,劉建華就是其中之一。

          在取得桐桐父母同意后,她帶著“兒子”住進了隔離點。解除隔離后,由于桐桐父母還在治療,她又將“兒子”接回了家。

          “3歲大的孩子沒人管可不行,”劉建華說,“雷鋒的家鄉要給雷鋒精神添光增彩,我是一名學雷鋒志愿者,這是應該做的。”

          一滴水流動著另一滴水,一朵云推動著另一朵云。

          在四川汶川,經歷了2008年大地震的佘沙,如今是一名護士,她從大年三十開始,兩次主動請戰到武漢“報恩”;在雪域西藏,曾在湖北求學9年的旦增旺姆,以個人及其親屬所屬公司名義向湖北省慈善總會捐款40萬元……

          涓滴成河,靜水深流。沒有豪言壯語,沒有英雄壯舉,千千萬萬“一滴水”正匯聚成我們戰勝疫情不竭的力量源泉。

          你是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

          遼寧撫順,雷鋒戰斗過的城市。

          從大年三十以來,撫順市順城區將軍堡街道汽貿社區干部魏紅就沒休過一個整天。派發宣傳單、入戶調查、卡點值守……她的“微信運動”每天都是2萬步以上,名列前茅。

          “沒啥說的,就是站好自己這班崗。”魏紅說。

          “像魏紅這樣的基層干部真不少。”撫順市順城區委書記王麗娟說,在整個抗疫戰線中,只有每顆螺絲釘都擰得緊緊地,一環扣一環,才能有效阻擊疫情蔓延。

          “機器由于有許許多多的螺絲釘的連接和固定,才成了一個堅實的整體,才能夠運轉自如,發揮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絲釘雖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遠做一個螺絲釘。”雷鋒在日記里這樣寫道。

          做好螺絲釘就是為戰“疫”做貢獻。正是無數最普通不過的基層干部,筑起了阻擊疫情的銅墻鐵壁。

          長江岸邊,春寒料峭。一個身上掛滿藥袋的人溫暖著武漢三鎮。

          他叫豐楓,是武漢江岸區后湖街道惠民苑社區一名普通網格員。為了購買居民所需藥物,他和同事們從早上5點多就守在藥房門口。這一守,就是12個小時。

          拿齊了近100份藥的豐楓身上掛滿了藥袋。他萬萬沒想到,這一瞬間令多少網友淚目。

          “病人都等著,藥不能斷。”豐楓說,自己是湖北17萬名網格員中最普通的一個。

          在這場戰“疫”中,千千萬萬顆螺絲釘“咬定青山不放松”——

          在湖北武漢,江岸區新村街道為群社區副主任劉娟剛做完手術出院不久就回到了工作崗位上,轉運病人、為居民提供服務……

          在吉林省樺甸市樺郊鄉友誼村,黨支部書記吳祥勸說有紅白喜事的村民“不能操辦”,哪怕挨罵受白眼……

          在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新城派出所所長劉華因為排查中接觸一名確診患者被隔離14天。然而,隔離卻不休息,每天線上辦公……

          沒有千千萬萬顆螺絲釘緊密配合,一部機器就無法正常運轉;沒有千千萬萬塊磚石牢牢砌筑,一座大廈就無法安然矗立。打贏戰“疫”,螺絲釘雖小,卻是最堅固的基礎。

          你是最溫暖的一束光

          “說星星很亮的人,是因為你沒見過他們的眼睛”——2月23日,一名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治愈出院的患者,面對鏡頭講述了一個“眼神”的故事。

          他說,在高燒不退的那幾天,醫生每一次查房,護士每一次護理,自己都銘記在心。雖然他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雖然看不到他們的臉,也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是能看到他們的眼睛。“護士的眼睛、醫生的眼睛,給了我最大的希望。”

          對于患者來說,護目鏡里關懷的眼神,就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能注入無窮的希望和力量。

          安徽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龐金霞,進入武漢金銀潭醫院隔離病房的第二天,就因過敏而全臉泛紅,腫脹到眼睛只剩下一條縫。

          “只要還能睜開眼,我就不能退。我不能拋棄病房中期待救治的患者。”龐金霞說。

          此時此刻,醫護人員就像是火中的光,燃燒著自己,點亮著生命的希望。

          2月18日,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因感染新冠肺炎殉職。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通過社交媒體表示:“劉智明醫生感動了也挽救了無數生命!”

          對于許多人來說,疫情中幾句貼心鼓勵的話,就像是嚴冬中的一團火,能帶來更多溫暖和信心。

          2月初的哈爾濱,戶外滴水成冰。南崗區的集中隔離賓館,一句“史大姐來了”,讓微信群一下子熱鬧起來。

          “史大姐”是南崗區榮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護士史文麗。 2月10日,南崗區疫情防控指揮部將一家賓館作為集中隔離點,急需醫護人員支援。史文麗第一時間報名。

          “沒事啊”“挺好的”“放心”……每天為隔離人員采集咽拭子標本,史大姐總會和大家嘮嘮嗑,說著寬心的話,讓隔離人員聽起來心里暖暖的。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