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時間
2021年12月9日,星期四上午
二、活動地點
馬克思主義學院207辦公室
三、參加人員
綱要和概論教研室老師
四、原著名稱
《知之深
愛之切》
五、主講人
張浩天
六、主要內容
《知之深 愛之切》這本書主要節選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正定工作期間的相關講話,其中包括在報刊上的文章3篇,致辭、發言各1篇,書序、文件各1篇,書信2封等,共37篇。縱觀全書37篇文章,其內容包括黨的作風建設、組織建設、干部問題、改革發展與經濟工作、農村經濟、思想教育、精神文明建設、文化、婦女兒童和共青團建設、人才建設等多個方面。
結合在研究生期間的研究內容,本人對其中的人才建設篇有著特殊的感觸,相關文章有《人才對發展經濟的作用不可估量》(1983年4月25日)、《建設現代化大農業要靠專門人才》(1983年12月18日)、《念好“人才經”開拓翻番路》(1984年5月6日)等。這些文章真實地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當年求賢若渴,在正定大念“人才經”的事情,這為發展正定經濟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1983年3月29日,《河北日報》頭版頭條公開發表了正定縣委的《樹立新時期的用人觀點,廣招賢才的九條措施》,在縣內外引起了很大反響。本次理論分享,本人主要結合《樹立新時期的用人觀點,廣招賢才的九條措施》,探討習近平總書記在正定時期的人才觀。
1.人才選用政策
《九條》規定:著眼外地和本地廣泛選拔人才,“大膽起用和廣泛接受各種人才”。一方面,不唯地域拓寬選人范圍,既歡迎外地各種科技人才,也充分重視本地的技術人才;另一方面,解放思想、唯才是用,擺脫“左”的思想束縛,消除對人才的偏見,不拘一格大膽起用各種人才。
2.人才流動政策
《九條》規定:“千方百計為人才的調動提供方便”,“實行人才流動”。一方面,突破“當時政策是不允許各省市間自由流動的”人才調動限制,使外地人才能來正定工作;另一方面,消除外地人才對今后能否調出正定的顧慮。
3.人才扶持政策
《九條》規定,在物質、環境和發展平臺上為人才給予保障,在物質和精神上對有貢獻的人才給予獎勵,通過保障和激勵兩種方式扶持人才發展。人才扶持政策事關人才發展最直接的利益,對人才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
4.人才培養政策
《九條》中規定了“走出去學”和“引進來教”兩種人才培養方式。人才培養政策事關人才自身發展和人才隊伍建設,人才素質的提高、人才隊伍規模的擴大都離不開人才培養政策的支持。人才培養堅持“走出去學”和“引進來教”兩條腿走路,一方面鼓勵和幫扶城鄉團體和個人外出學習培訓,另一方面積極邀請專家學者來本地講學、指導。
正定縣原本是“高產窮縣”,1980年全縣工農業生產總值只有6470萬元。人才政策落實后,1983年正定縣工農業生產總值就達27000萬元,1984年達38650多萬元,1985年達4.38億元,走上了發展的“翻番路”。前人栽樹后人乘涼,雖然習近平總書記在1985年5月之后就離開了正定,但是他帶領制定的《九條》及培養出來的人才成了正定縣快速發展的助推器。正定縣不僅摘掉了“高產窮縣”的帽子,而且還成了河北省首批小康縣和經濟強縣。
《九條》的制定是習近平總書記當時運用創新思維解決人才問題的集中體現,面對正定這樣一個全國聞名的“高產窮縣”,學福建念山海經或者青海念草木經都沒有出路。只有立足正定實際,大膽創新,制定出既具時代特色,又接地氣的人才新政策,才使正定縣走上發展的“翻番路”。習近平總書記當時在談《九條》措施的目的時曾指出:“造就一支宏大的人才隊伍,擔當起振興正定的重任。”由此可見,能否造就一支宏大的人才隊伍,是振興正定成敗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在正定時期重視教育培養人才的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啟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