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當前位置: 首頁 / 教學動態
          “跟我讀原著”之《理想國》
          發布時間:2021-12-10瀏覽量:4186

          一、活動時間

          1210日,星期五上午

          二、活動地點

          馬克思主義學院207辦公室

          三、參加人員

          原理教研室老師

          四、原著名稱

          《理想國》

          五、主講人

          齊晶

          六、主要內容

          本次原著分享主要圍繞《理想國》的寫作背景、主要框架和重要內容。

          1. 寫作背景

          雅典和斯巴達戰爭中戰敗后,公元前404年,雅典接受了屈辱合約。給雅典造成毀滅性的破壞,雅典昔日的海上霸主地位隨之被他國取代。戰敗后,雅典人曾經引以自豪的民主政治被寡頭黨推翻,寡頭黨派借用斯巴達的武力統治城邦,并大肆殘殺民主黨人士,城邦充斥著懷疑與敵對的情緒,人們的倫理道德觀念日益衰敗。由于對國家的懷有責任感,不斷思考如何組織一個正義的、和諧的城邦。《理想國》就問世了。

          2.主要框架

          第一部分是第一卷,可能是柏拉圖之前單獨寫成的一個短篇對話,就叫《忒拉敘馬霍斯篇》,后來放進了《理想國》里來,它是全書的一個引子,也相對比較獨立。

          第二部分是二、三、四卷,這三卷是一個整體,蘇格拉底和格勞孔集中探討什么是正義的問題。

          第五、六、七卷是第三部分,在第五卷的開頭有一次突轉,話題被引到了另一個問題上,那么這三卷主要探討的是哲學哲人的問題,非常著名的洞穴喻,就出自這個部分。

          第八、九卷是第四部分,主要進行的是政體比較,探究最佳政體的問題。所以我們說,用探究什么是最優良的政體這句話來概括《理想國》全書的主題,是不夠合適的,因為嚴格來說,只有這兩卷在實際探討這個問題。

          最后,第十卷是第五部分。第十卷也非常特殊,和第一卷一樣,它也具有比較大的獨立性。第十卷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的內容。其一,對當時詩歌進行再次批判;其二,討論了靈魂的不朽,這是正義所能得到的最高報酬,借助話英雄人物的遭遇告訴人們,哲學是使人向善的教育,使不朽的靈能夠永遠堅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
          3.重要內容

          1)“三問正義”

          正義就是“欠債還錢”,誰也不虧,誰也不欠。正義就是“扶友損敵”,認清是非,要講義氣,對我的朋友要像陽光一樣溫暖,對我的敵人要像秋風掃落葉一般無情。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

          2)三大比喻

          “太陽喻”。柏拉圖用太陽和可見實物之間的關系,來比喻“美好”本身和美好之物的關系。

          “分線喻”。柏拉圖說,我們假想有這么一條線段,把它分成不相等的兩個部分,一半代表可見世界,另一半則是不可見的理念世界。再把這條線段的兩個部分,按照相同的比例,再各自分成兩個部分,也就總共得到了四個部分。屬于可見世界的兩部分,分別是事物的“影子”和事物本身;而屬于理念世界的兩部分,則分別是數學和純粹的理念。

          “洞穴喻”。整個洞穴就是一個巨大的城邦,就是我們所處的人類世界。而我們所信以為真的這些東西,其實只不過是一些墻壁上的影子罷了。

          3)四種政體

          榮譽政體、寡頭政體、民主政體和僭主政體。四者之間是逐漸下降的關系,一個壞過一個,最差的是僭主政體。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