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上好開學第一課,2月26日上午9:30,綱要和概論教研室的教師就本科班《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導論”部分和專科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其歷史地位”部分進行了集體備課,司林梅副院長和劉小戈教授精心指導了此次備課活動。
司林梅副院長提出:思政課教師應針對本專科學生的層次特點、不同專業學生的基礎現狀因材施教,專科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授課應體現基本原理的闡述,講透“是什么”;本科班《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授課應側重于理論思維的培養,講清“為什么”。除做好學情分析,教師還應提升教學水平,在教學肢體藝術、語言藝術、表情藝術上下功夫;司院長著重指出,教師站好講臺的根本在于教學內容是否科學、充實、教學基本功如“三字一話”是否扎實過硬,唯有授課形式與內容齊頭并進,才能打造一堂乃至一門金課。
劉小戈教授指出:教師在執教生涯中要有與時俱進的精神品質,及時學習黨的文獻內容,備課做到常備常新,不斷夯實自身理論基礎;備課過程中要梳理好所教課程與其他幾門思政課程之間的關系、導論與分論之間的關系,厘清重要概念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之間的區別,做到授課語言準確、專業;從歷史角度和邏輯角度講清講透核心概念;另外,劉教授還指出作為思政課教師,應站穩政治立場,備課授課過程中做到忠實于教材,善于換位思考,熟練運用學生易于接受的鮮活話語體系授課,提高課堂抬頭率、參與度,提升學生課程獲得感。
教研室的其他教師分別以說課形式概述了自己的授課思路,分享了自己較為成熟的教學經驗。戴宇政老師交流了自己的授課邏輯:了解馬克思——理解馬克思主義——闡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及進程——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張浩天老師認為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闡釋清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其理論過程中的“變”與“不變”。王海燕老師以熱劇《覺醒年代》為導入,分析中國為什么選擇馬克思主義,體現了中國近代的政治覺醒、思想覺醒、階級覺醒。滕金聰、姜遠森、陳南旭、齊晶、于清、劉閣珺老師分別就自己的備課授課重點、難點、經驗等交流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