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對黨的建設研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深入研究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加強對黨建理論最新成果的研究,加強對全面從嚴治黨的研究,在理論上拓展新視野、作出新概括,加深對新時代黨的建設規律的認識,不斷完善黨的建設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繼續為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科學回答了新時代黨建研究工作“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等重大問題,為進一步做好黨建研究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刻領會不斷完善黨的建設學科體系的重大意義
黨的建設學科與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相伴而生,植根于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偉大成就的實踐沃土。不斷完善黨的建設學科體系,是一個既講科學、又講政治的現實話題,有著重大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研究闡釋新時代黨的建設理論的迫切要求。高度重視并深入研究黨的建設理論與實踐問題,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的建設理論創新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迫切需要完善的黨的建設學科體系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深入研究“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的內在機理,進一步闡釋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深刻道理,促進黨的建設理論與新時代改革發展相適應,不斷推動黨的建設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提升新時代黨的建設理論指導實踐的科學性、系統性。
加深對新時代黨的建設規律認識的明確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總結運用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對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規律性認識達到新的高度。從學理層面探索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規律和如何跳出治亂興衰的歷史周期率,深刻揭示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這個根本問題,不斷深化對黨的建設規律的認識,這是黨的建設學科被賦予的新的使命和任務。
促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提質增效的必然要求。關注實踐、關照現實,是黨的建設學科的顯著特點。當下,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同步交織、相互激蕩作用下,黨和國家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對新時代如何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如何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等黨的建設領域的重大問題提出了新的要求。黨的建設學科要以問題為導向作出科學解答,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闡釋黨的建設實踐問題,在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聲音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深入把握不斷完善黨的建設學科體系的基本原則
不斷完善黨的建設學科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準確把握其時代價值和內在規律,遵循三個方面的基本原則。
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黨的建設研究的是黨的學問、人民的學問,這就決定了黨的建設學科兼具理論性與實踐性。不斷完善黨的建設學科體系,要聚焦“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目標要求,研究闡釋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構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夯實黨的建設學科的理論根基。要聚焦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現實需求,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的黨史觀,從我們黨的光輝歷程、重大成就、歷史經驗中汲取智慧和營養,著眼于實際問題,推動黨的建設理論的應用,在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上下功夫。
堅持守正與創新相統一。守正與創新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二者辯證統一。守正是創新的前提與基礎,創新是守正的路徑與保障。不斷完善黨的建設學科體系,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堅守方向、堅守根脈、堅守底線,原原本本學習和研讀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經典著作,從文本之源研究和把握經典著作中的思想價值,不斷推動黨建學科建設和發展。要立足現實、拓寬視野,提出具有主體性和原創性的理論觀點,打造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易于為國際社會所理解與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達,與時俱進構建成體系的學科理論和概念,推動黨的建設學科邁上新臺階。
堅持歷史與現實相貫通。歷史是現實的映照,現實是歷史的延續。不了解歷史是難以把握現實、回應現實關切的。黨的建設學科與中共黨史等學科密切相關。不斷完善黨的建設學科體系,要強化史論結合,聚焦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題,研究黨的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總結黨的建設寶貴經驗,把握黨的歷史發展規律,為新時代黨的建設實踐提供豐富啟示。要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研究擺在首位,深入研究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和作用、自我革命、執政能力等重大現實問題,把新時代黨的實踐創新所蘊含的道理、學理、哲理研究透徹、闡釋清楚,凸顯新時代黨的建設學科的現實指向。
深化落實不斷完善黨的建設學科體系的主要任務
中國共產黨是負責任、有情懷、敢擔當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不斷完善黨的建設學科體系,需要運用系統思維和系統方法科學謀劃、精準施策、統籌推進,突出黨的建設學科的時代價值,助推黨的建設理論創新及其成果運用。
凸顯價值取向。黨的建設學科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各個時期,把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普遍原理運用于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實踐而發展形成的一門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這就要求新時代黨的建設學科必須具有鮮明價值取向,服務于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服務于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深入研究黨的建設歷史、理論與實踐問題,為確保黨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提供學理支撐,為完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擔負學術使命。
聚焦研究內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論述,是思考和定位新時代黨的建設學科研究領域的根本遵循。新時代黨的建設學科要與哲學、歷史學、政治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以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強化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及其密切相關的政黨制度等的研究,深入研究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黨的建設規律,深入研究黨的建設理論最新成果、全面從嚴治黨等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具體研究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制度建設及反腐敗斗爭,加大對黨的不懈奮斗史、不怕犧牲史、理論探索史、為民造福史、自身建設史的闡釋力度,深入探討黨的建設學科基本理論與方法問題。
發揚特色優勢。中國共產黨運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創造性地形成和發展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黨建理論,將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提升到新境界。從學科起源來看,黨的建設學科中國化、本土化的特色是顯然的、必然的。從學科發展來看,黨的建設學科的理論與方法、基本概念與范疇、學術體系與話語體系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對西方相關學科的依賴性不強。新時代黨的建設學科要揚優勢、顯特色、補短板,“跳出學科看學科”,著眼于探索和回答新時代我們黨面臨的重大課題,把握和運用好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創新性闡釋好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形成與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和作用相適應的學科體系。
整合資源要素。不斷完善黨的建設學科體系,離不開人才、政策、平臺等資源要素保障。要建優學科研究人才隊伍,強化名師名家、學科帶頭人、學術帶頭人的引領示范,集聚黨政部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方面的研究力量,強化有組織的科研攻關,著力發現、培養、集聚一批具有深厚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學貫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論家,一批理論功底扎實、勇于開拓創新的學科帶頭人,一批年富力強、銳意進取的中青年學術骨干。健全學科發展政策體系,建好建強馬克思主義學院及其相關新型智庫,條件成熟的高校可以先行開設黨的建設學科專業,適時將黨的建設學科納入一流學科建設范圍,尤其要注重青年人才培養,延展黨的建設學科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全鏈條培養覆蓋面,把黨的建設學科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增強黨的建設學科人才培養能力和高質量發展后勁。
(作者系南昌師范學院黨委書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