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時間
5月26日,星期四上午
二、活動地點
馬克思主義學院207辦公室
三、參加人員
教研室全體成員
四、原著名稱
《革命與變遷 ——20世紀三四十年代沂蒙婦女生活狀況研究》
五、主講人
王海燕
六、主要內容
(一)主要觀點
全書以對20世紀三四十年代社會變革背景中的沂蒙婦女命運的熱切關注為出發點,試圖用“女性的聲音”表述女人的歷史記憶和感受,對我們己經熟知的歷史事件和一些文化現象做出“女性的解釋”,試圖用女性的表述證明女性的存在,給史學提供一種新的視角,多出一種乃至多種思考。另外,因為女人從來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女性的苦難和解放都不過是“大歷史”的組成部分,女人的聲音一定是“歷史”的回聲,不可能超越時代而卓然出群。全書還透過婦女這一社會群體,從新的角度來審視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沂蒙地區所發生的社會變遷。
(二)精彩之處
書中梳理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沂蒙婦女生活變化軌跡,不難發現,沂蒙婦女經歷了革命化與社會化的歷程。所謂“革命化”就是婦女走上革命道路,被時代賦予政治符號的含義,成為革命力量之一。“社會化”則指婦女通過社會變遷,主動培養自主意識,直至獲取個人解放。而革命化與社會化在這個過程中又呈現出矛盾的一面,展現了其統一與對立的矛盾性。
20世紀三四十年代,伴隨著鄉村發生的前所未有的社會變動,沂蒙地區廣大民眾的觀念意識、心理狀態及行為表現都發生了一系列深刻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又對中國革命的演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但沂蒙婦女在戰爭的影響下,社會意識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主要表現在革命意識的出現,集體意識的增強,傳統倫理道德的變化等方面。這些觀念的轉變,反映了沂蒙婦女政治、經濟、社會地位的極大提高,也體現了這一時期沂蒙地區政治民主、社會文明的進步趨勢。
(三)個人感悟
讀完此書、受益匪淺。讀完這篇文章,我從20世紀三四十年代戰爭與革命的大背景下,在共產黨的宣傳和引導下,了解了沂蒙婦女以空前的熱情投入了民族解放戰爭和自身的解放斗爭中的歷程和意義。這一時期沂蒙婦女開始嘗試進入“政治領域”,涌現出革命典型群體——“沂蒙紅嫂”。“男女平等”這一觀念不僅在政策層面的意識形態領域中被提出來,而且在現實政治生活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貫徹。
本書從女性解放的角度來審視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沂蒙山區所發生的社會變遷,讀后使我深入了解了婦女解放成為革命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題的深刻意涵。要知道,革命戰爭與婦女解放構成二位一體的社會文化現象,婦女解放運動與社會革命之間有著公開的一致性和隱蔽的緊張關系。沂蒙婦女經歷了戰爭的洗禮,也從中得到了解放。但在肯定其進步性的同時,仍需看到作為階級的和民族的革命婦女與作為個體的人本主義的女性二者關系中的不完全對稱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