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當前位置: 首頁 / 教學動態
          “跟我讀原著”之《正義論》
          發布時間:2022-06-17瀏覽量:2034

          一、活動時間

          6月16日,星期四上午

          二、活動地點

          馬克思主義學院207辦公室

          三、參加人員

          概論教研室老師

          四、原著名稱

          《正義論》

          五、主講人

          齊晶

          六、主要內容

          本次原著分享主要圍繞《正義論》的研究背景、核心問題、研究視角、核心思想。

          1.《正義論》研究背景:動蕩年代中的理論思考

          羅爾斯在兒童時代雖然出生于一個富裕的家庭,但卻歷遭不幸,他兩個弟弟先后受他所犯的病(百喉病)傳染而病逝,而他的口吃自那之后也為之加劇,童年的不幸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后來的創作。因此,他后來在《正義論》中所表達的對先天和后天不幸的弱者的關懷,可能多少與此有關。羅爾斯在其青年時期參加了軍隊并參與了太平洋對日戰爭,殘酷的戰爭經驗,使他加深了對死亡的認識,并對戰爭深惡痛絕。他在1995年發表的廣島五十年一文中,直接地抨擊了美國投擲原子彈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傷及平民的火海轟炸行為,因此對戰爭的反對使他加深了對正義理論,特別是透露著如何保護弱者,實現最大的公平正義的研究。從羅爾斯對正義理論的思考,直到《正義論》的出版(1958—1971)的羅爾斯生活和寫作的美國年代來看,那一時期的美國正處于一個非理性思潮盛行,極度瘋狂的年代。美國對外先后經歷了朝鮮戰爭(1950—1953),古巴導彈危機(1962)和越南戰爭(1961—1975),而對內又有以麥卡錫為領導的反共熱潮,以及民權運動,黑人與白人的種族危機,校園學生運動,并且貧富差距也越來越大。對于這樣一個動蕩而又充滿危機的國度,不得不需要一種符合這個時代的先進思想來指導,因此,《正義論》也就為此應運而生。

          2.《正義論》核心問題:什么是社會的公平正義?

          羅爾斯認為社會正義的主要問題是社會的基本結構,更準確的說,是主要社會制度分配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以及由社會合作產生的利益劃分方式等等。而所謂的社會制度,指的是政治結構和主要的經濟和社會安排。對此,羅爾斯提出兩個正義原則,并把它們看作是國家的根本大法,也就是憲法的基礎。這兩個原則在羅爾斯的正義理論當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們實際上也是羅爾斯正義理論的核心。第一個原則:每個人對于與其他人類似的,自由相容最廣泛的基本自由擁有同等的權利。

          第一個原則簡單來說就是每個人對于最廣泛的基本自由都擁有同等的權利,其前提條件是他在行使自己的自由權利時不得妨礙他人類似的自由。比如,你有言論自由,但你的言論自由不代表你就可以隨意詆毀他人,因為詆毀他人是對他人名譽權利的侵犯,是對他人人身自由權的侵犯。這就是自由的限度,自由的前提條件。第二個原則:社會的和經濟的不平等應這樣安排,使它們:(1)在與正義的儲存原則一致的情況下,適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簡括為差別原則。(2)依系于在機會公平平等的條件下職務和地位應向所有人開放。第一個正義原則把自由提到一個理想的高度,主張自由作為人類的一種“基本社會好”,優先于人類所有的其他“基本社會好”,它的基本傾向可以說是自由。第二個原則初看起來是不平等的原則,因為它允許社會和經濟的不平等存在,然而它是在一種很嚴格的條件下允許這種不平等存在的,在這個意義上體現了一種平等主義,這種平等主義傾向不是體現在完全取消差別,而是體現在對這些差別的限制程度上,不平等首先被限制在社會地位和財富收入的領域中,此外,要符合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總觀羅爾斯的兩個正義原則,可以看出一種力圖兼顧自由和平等的傾向。自由與平等有相互矛盾的一面,但也有一致的一面,羅爾斯強調的是一致的方面,至于矛盾的一面,他通過領域的劃分和優先規則來調和。

          3.《正義論》研究視角:社會契約論的理論構架

          眾所周知,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在全世界的政治建設和人權維系方面產生了重大影響,羅爾斯承襲了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傳統,試圖從他所設計的“原始狀態”中,推出兩個正義原則,從而把他的兩個正義原則置于更為堅實的基礎之上,使其獲得強有力的支持和證明。在他的正義理論中,社會契約論主要是一種論證的手段或方法。羅爾斯的正義理論是從自然狀態出發的,他把他自己對自然狀態的解釋稱作“原初狀態”,并且他明確指出這是一個“假設的狀態”,是他從中引出正義原則的出發點。一種社會政治安排是否正義在乎于我們的選擇,如果我們的選擇未成共識,那么必將出現利益集團分化,一方以暴力或其他手段壓迫另一方選擇有利方選擇的政治安排,從而犧牲一方利益滿足另一方利益,此種政治安排便是不正義的,而如何來確定我們選擇何種社會政治安排?羅爾斯為我們設定了一種理想化的可以甄別個人利益的無知之幕,通過這樣的無知之幕來使人們在一種平等的自然狀態下達成某種安排選擇的共識,而這種共識便是正義的。

          4.研究應用:毀譽參半的正義理論

          羅爾斯《正義論》的出版,被看作20世紀下半葉西方思想界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所引起的反響之巨大和激烈,所激發的辯論之劇烈和深入,所產生的學術文獻之重要和眾多,在整個西方思想史上也是鮮有匹敵的。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全世界每年有數百人將他的思想作為學位論文題目或研究課題,有幾十部甚至上百部的研究專著出版。《正義論》在哲學、政治學、法學和經濟學等領域均有反響,羅爾斯也在認真考慮批判意見的基礎上,不斷修改,完善和發展自己的理論。這些批判意見,主要集中在經濟領域。在哈佛大學任教的著名數理經濟學家肯尼斯·阿羅對《正義論》的評價。他認為羅爾斯的見解和普通人模模糊糊地堅持的“個人有資格擁有自己所創造的產品”這一分配原理是不一致的,而羅爾斯沒有提出足夠的理由來為他的見解辯護。此外,阿羅還對羅爾斯“存在著關于正義的有意義且帶普遍性的概念”這一假定表示根本性的懷疑。

          除了批評的聲音,對《正義論》贊美的聲音也不在少數。 總而言之,羅爾斯的《正義論》包含著贊美與批評兩種聲音,贊美之聲多來自于羅爾斯人性觀念的揭露和社會理論架構的闡發等方面,而批評之聲,則多來源于論證這些結論的方法以及這些結論的應用領域等方面。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