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當前位置: 首頁 / 教學動態
          “跟我讀原著”之《新異化的誕生:社會加速批判理論大綱》
          發布時間:2022-07-01瀏覽量:2223

          一、活動時間

          620日,星期一上午

          二、活動地點

          學院207辦公室

          三、參加人員

          綱要與概論教研室教師

          四、原著名稱

          新異化的誕生:社會加速批判理論大綱

          五、主講人

          尹啟杰

          六、主要內容

          本次原著分享主要圍繞“我們如何擁有一個美好的生活?如果我們的生活不美好,那么問題出在哪里?”這一中心議題,系統闡述哈特穆特·洛薩教授以為什么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會不斷加快呢?又為什么會加快到現在這種程度,成為阻礙美好生活的大問題呢?這正是《新異化的誕生》所要討論的兩個問題。他主要從三個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第一個面向的是加速科技的進步;第二個面向的是社會變遷的加速;第三個加速是生活步調的加速。

          (一)作者主要觀點

          “過去的人們多認為,唯有辛勤讀書、工作,善用每一分每一秒,才能帶來美好幸福的人生。所以學生在食堂、教室走廊上,常可以看到“業精于勤、荒于嬉”的口號橫幅;美國政治家富蘭克林的名言“時間就是金錢”也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浪費時間的人會被認為懶散、無用。可是當今社會人們的觀念已經改變了。人當然不能虛度光陰,但比起虛度光陰,因過于忙碌而沒時間過自己的生活,甚至賠掉健康的過快生活節奏,才是大問題。社會的不斷加速擠壓著生活時間,這才是阻礙我們現代人過上美好生活的罪魁禍首。“羅薩在本書中將異化定義為“人們自愿做某些不是人們自己真的想做的事情”的情況。羅薩所謂的異化,其實古今中外、任何時間地方都存在。但他認為,由于社會加速,使得人類在五個根本的生活方面都產生了大規模的異化,這五個面向分別是空間、物、行動、時間、自我”。

          羅薩的研究主旨是“美好生活”。在社會加速批判理論當中,羅薩認為加速社會的弊端,就在于它導致了新異化形式的出現。而他認為,這個問題的可能解決方案,也許就是去追求充滿共鳴的社會關系。羅薩指出,社會學界一直以來都避談這個相當重要而根本的問題。若不是認為“生活是否美好”是個人主觀感受,不是社會學的問題;不然就是片面地以為只要擁有豐富的資源就等于擁有美好生活,所以只去談政治經濟的(再)分配問題,至于美好生活的問題則被“資源拜物教”遮蔽了,繼續被忽視不顧。羅薩認為,生活是否美好也許是個人的主觀感受,但人不是、也無法獨自生活,而是必然置身于世界當中。只有獲得世界的支持,人們才能朝著美好的生活持續存活下去。世界對主體的支持不能只簡化成權力資源或物質資源,而是必須要去看整個世界關系。因此羅薩斷言,社會學應該是、也必須是一個研究人與世界之間的關系的社會學。

          (二)主要內容概要

          1.社會加速理論

          在“古典”的社會學理論當中就已經存在。例如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里便聲稱,在資本主義當中“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云散了”;而齊美爾認為生活越來越緊張、社會體驗的變遷速度,是大都會生活的(也因此是現代性的)核心特質;涂爾干則認為失序(anomia)的發生,肇因于社會變遷發展得太快了,以至于來不及發展出新的道德和連帶形式;或是,最后,韋伯援引了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將新教倫理視為嚴密的時間規訓倫理,也就是認為浪費時間是最罪大惡極的。

          這樣一種理論首先必須要解決的一個最明顯的問題是:到底現代社會中在加速的是什么?時間無法有實質意義上的加速,而且也不是社會生活里所有的過程都在加速。不論我們是不是覺得時間過得好快,但一小時就是一小時、一天就是一天。而且懷孕、生病、四季和教育時間顯然并沒有加速。還有值得商榷的是,我們是否真的可以說有一種單一的社會加速過程。因為我們所看到的一切加速現象,可能許多彼此之間毫無關聯,例如體育競賽、時尚、影片剪接、交通運輸、換工作和一些社會減速現象或僵固現象。

          2.社會加速與當代批判理論的諸種版本

          但是批判理論的宗旨是什么?這里,我想采納霍耐特的建議,認為指出社會病狀,不只是批判理論,也是一般意義下的社會哲學的一個最核心的目標。對于批判理論家來說,所謂社會病狀不只意味著“社會(物質和/或符號)再生產”這項功能遭到扭曲或出現了失調,而是意味著社會再生產的過程可能產生了根本性的斷裂或變遷。所以,批判理論的思想傳統總是會蘊含著規范性的內涵。本書所建議的討論方向會將批判要滿足如霍耐特所提出的“超越內在世界”的準則。這個層次的要求在于,社會行動者自己知道比較好的生活形式與社會形式是什么,他們會揭露出批判理論想指出的那種病狀的感覺,然后會從中形成某些可以在日常實踐當中克服這些病狀的知識。

          3.社會加速批判大綱

          一般來說,社會批判有兩種或三種基本形式。首先,有很多對社會制度和社會實踐的功能批判。比如,晚期的馬克思和他的諸多后繼者,認為資本主義具有內在的矛盾,必然會造成難以克服的社會危機,早晚會導致社會再生產關系的崩潰。簡單來說,功能批判的核心是預言社會系統(或社會實踐)最終會失敗、無法運作。這跟第二種批判形式,亦即社會的規范批判截然不同。由馬克思所提出的對資本主義社會固有、無法克服的(經典)悖論的功能批判,以及對于根本的分配不公正的道德批判,和對異化生活與虛假意識的倫理批判,三者會結合在一起;這種結合最初在早期馬克思的工作當中就已經可以看得到。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