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研室全體老師,在學院208會議室開展集體備課。本次集體備課主要針對教材第一章第二節內容的教課思路如何設計進行討論。李靜、尹啟杰等青年教師以及夏從亞、王永光兩位教授分別談了各自的看法。
段利飛老師在談到他準備總體思路上以“兩個尺度”完成教學。從對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引出多樣性和統一性統一的世界,到底以什么樣的狀態存在,進而引出唯物辯證法中的聯系。按照縱成線,橫成體來安排知識點的講授。三大 規律部分突出對立統一規律,五大環節部分作適當的取舍。
李靜老師主要分享了自己準備的幾個佐教的例子:最近某國發生的氯乙烯泄露事件看普遍聯系;碳排放交易所作為一個新事物體現出的“新”性質;師生關系中藏著的對立統一;質量互變方面的度問題:邊界感;否定之否定,馬哲的批判否定前行;俄烏戰爭與各個環節;思維方法中的底線思維等。另外,她還談到了教材增加的內容。
尹啟杰老師也談了自己的思路:向學生介紹辯證法時講講蘇格拉底、 形而上學 、馬克思的畢業論文;三大規律:黑格爾的思想延伸出馬克思的思想,前者的局限。在講授環節時,原因與結果著重講,注意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引導。他提到可以借助學習強國的平臺內容,聯系與發展中融入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實際。他建議近現代史的內容引入,適當提高高度。
夏教授在談自己的看法時提到:辯證法部分非常核心,其中的核心是對立與統一。教會學生使用辯證法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講得慢一點,內容較多。教師講授時應當注意辯證法的缺陷:規律沒有圍繞兩大特征的闡發,缺乏對聯系的闡發。可以關注一下學界對該缺陷的補足:系統層次論。相關度對很多問題的解釋。水土不服的例子。大致思路的提出,問題意識。黑格爾對三大規律都介紹過,馬克思將之建立在唯物的基礎之上。是否還有其他的規律。如:最優化原理、平衡不平衡規律。注意鼓勵學生思考。范疇可講可不講,關注范疇體系的發展。針對理工科班級可以引導學生展開哲學和科學話題的思考。辯證思維方法的講授很有必要,要讓學生掌握辯證的思維方法。
另外,王教授在綜合了大家的建議后,特別提出:大家有必要對對立統一規律部分中的重點論與兩點論、普遍性和特殊性進行重點講授。
近幾個學期以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研室全體教師利用課余時間堅持集體備課,在保證整體教學進度方面達到了較為均衡的目的,也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方面收到了越來越明顯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