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編綜述 風云變幻的八十年
一、選擇題
1.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演變為( )
A. 封建主義性質的國家 B. 半殖民地半資本主義性質的國家
C. 資本主義性質的國家 D.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國家
2. 中國近代史的起點是( )
A.1840年鴉片戰爭 B.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
C.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 D.1919年五四運動
3.1842年8月,清政府簽訂的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 )
A.《中英北京條約》 B.《中英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4.近代中國誕生的新興的被壓迫階級是( )
A.資產階級 B.地主階級 C.工人階級 D.農民階級
5.近代中國,一些愛國人士提出過工業救國、教育救國、科學救國等主張,并為此進行過努力,但這些主張并不能從根本上給瀕臨危亡的中國指明正確的出路,這是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
A.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前提
B.中國已經被卷入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和世界市場中
C.中國是一個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國家
D.資本主義制度已經過時
6.中國的近現代史,是指( )
A.1840年以來中國的歷史 B.1911年以來中國的歷史
C.1919年以來中國的歷史 D.1949年以來中國的歷史
二、多項選擇題
1.西方列強通過戰爭,強迫中國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破壞了中國的( )
A.領土主權 B.領海主權
C.關稅主權 D.司法主權
2.鴉片戰爭后,近代中國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是( )
A.爭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B.進行工業救國和科學救國
C.實現國家富強和人的富裕 D.實施維新變法和君主立憲
三、簡答題:
1.西方列強通過《南京條約》、《黃埔條約》、《望廈條約》等第一批不平等條約在我國攫取了哪些侵略特權?
2.如何理解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特征?
3.怎樣認識近代中國兩對主要矛盾的關系?
四、論述題:
1.如何理解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及其相互關系?
2.試論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 (即:社會性質、基本特點、主要矛盾)
第一章 反對外國侵略的斗爭
一.單項選擇題:
1.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 )
A.經濟侵略 B.軍事侵略 C.文化侵略 D.政治侵略
2.使近代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不平等條約是( )
A.《辛丑條約》 B.《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北京條約》
3.把我國領土臺灣割讓日本的不平等條約是( )
A.《黃埔條約》 B.《天津條約》 C.《北京條約》 D.《馬關條約》
4.中法戰爭期間,在中越邊境取得鎮南關大捷的老將是( )
A.關天培 B.劉銘傳 C.陳化成 D.馮子材
5.德國元帥瓦德西說:“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與兵力,可以統治此天下生靈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實為下策。”這表明( )。
A.帝國主義已放棄滅亡中國的圖謀 B.帝國主義之間相互勾結
C.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 D.帝國主義瓜分中國圖謀的破產
6. 帝國主義列強不能滅亡和瓜分中國,最根本的原因是( )
A、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和互相制約
B、帝國主義的社會內部矛盾
C、中華民族進行的不屈不撓的反侵略斗爭
D、中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
7.中國人民反侵略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國軍隊的綜合實力差 B.社會制度的腐敗
C.帝國主義過于強大 D.經濟技術落后
8.最早宣傳維新思想提出大力發展民族工商業,同西方進行“商戰”,設立議院、實行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張的著作和作者是( )
A林則徐編《四洲志》 B鄭觀應著《盛世危言》C嚴復譯著《天演論》D康有為著《新學偽經考》
9.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是( )
A.王韜 B.馬建忠 C.魏源 D.梁啟超
10.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遭受西方列強“堅船利炮”的欺凌不斷加深,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形式也日益嚴峻,中國“睡獅”在西方列強的隆隆炮聲中逐漸蘇醒。促使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開始普遍覺醒的重大事件是
A 日本全面侵華戰爭 B 中日甲午戰爭
C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D 中法戰爭
11.1843年,魏源編成《海國圖志》。他在書中寫道 :“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抽夷而作。”魏源所說的夷長“長技”主要是指西方的
A.宗教的思想文化 B.教育和人才培養C.軍事和科學技術 D.民主和政治制度
二、名詞解釋:
1.虎門銷煙 2.第一次鴉片戰爭 3.鎮南關大捷 4.辛酉政變
三、材料題:
1.閱讀材料:“《天津條約》允許外國公使常駐北京。美國公使田貝到京后曾說過:他們經常教訓清政府的大臣,什么事要做,什么事一定不許做。
辛酉政變后,掌握清政府大權的慈禧和奕訢等人,由于他們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與列強進行交涉并簽訂《北京條約》,而受到侵略者的賞識,英國公使普魯斯向政府報告說:“其表現最可能和外國人維持友好關系的那些政治家掌握政權了。”“在北京建立了令人滿意的關系,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已成為這個政府的顧問了。”
請回答:(1)這兩個駐京公使做為外交官為什么在我國囂張到以主人自居而敢于凌駕于真正的主人之上?(2)他們毫不掩飾的表白反映出清政府和西方列強的關系發生了那些變化?(3)西方列強采取什么方式統治中國的?
2.閱讀材料:請閱讀下列統計數據:
1913年,外國資本占機械采煤投資總額的79.6%,占新式采鐵和冶鐵企業投資總額的100%,并且控制了41.2%的紗錠和49.6%。
1911年,全國9618.1公里鐵路中,由外國控制的達8952.5公里,占93.1%。而中國自主修筑的鐵路只有665.5公里,僅占6.9%。據海關報告,在各通商口岸進出的中外輪船的總噸位中,1887年,中國占36.7%,外國占63.3%,到了1907年中國只占15.6%,外國占了84.4%,1911年長江航線輪船噸位中,外資的太古、怡和、日清三個輪船公司就占了83.8%,而中國的輪船招商局僅占16.2%。至于遠洋航線,則幾乎全部為外國輪船公司所壟斷。
請回答:(1)這兩則資料反映出什么問題?(2)外國資本在中國近代工業、交通運輸業的壟斷地位對中國經濟造成了什么樣的影響?
四、簡答題:
1.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方式有哪些?
2.簡述帝國主義列強沒能夠實現瓜分中國的原因
3.近代中國人民是怎樣抗擊資本——帝國主義侵略我國領土臺灣的?
4.近代中國進行的反侵略斗爭具有什么意義?
五、論述題:
1.中國近代歷次反侵略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和教訓是什么?
2.資本—帝國主義的入侵給中國帶來了什么?
第二章 對國家早期出路的探索
一、單項選擇題:
1.1853年3月,太平軍占領南京,定為首都,改名為( )
A.金陵 B.天京 C.北京 D.應天
2. 太平天國后期頒布的具有資本主義色彩的方案是( )
A.《海國圖志》 B.《資政新篇》
C.《盛世危言》 D.《天朝田畝制度》
3.太平天國頒布的一個最能體現其社會理想和這次農民起義特點的綱領性文件是( )
A《天朝田畝制度》 B《資政新篇》 C《原道覺世訓》 D拜上帝教教義
4. 中國舊式農民戰爭的最高峰是( )
A、義和團運動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 C、太平天國起義 D、反教會斗爭
5.洋務派興辦洋務運動提出的口號是( )
A“自強”、“求富” B“和戎” C抵御外侮 D“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6.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創辦的當時國內最大的造船廠是( )
A輪船招商局 B上海造船廠 C福州船政局 D漢陽槍炮局
7.下列四個選項,哪一個不是李鴻章籌辦或控制的民用企業( )
A.輪船招商局 B.開平礦務局 C.天津機器局 D.天津電報局
8.下列哪一項不是洋務派興辦的洋務事業( )
A.興辦洋務企業 B.建立新式海陸軍 C.創辦新式學堂 D.廢科舉興西學
9. 關于洋務運動,錯誤的說法有( )
A.客觀上對中國早期工業的發展起了某些促進作用
B.要使中國朝著獨立的資本主義方向發展
C.是中國近代教育的開始
D.給當時的中國帶來了新的知識
10.揭開維新變法運動序幕的事件是( )
A維新派與守舊派的論戰 B公車上書 C 強學會創立 D《孔子改制考》發表
11.1895年,聯合在京參加會試的舉人共同發起“公車上書”的是()
A梁啟超 B嚴復 C康有為 D譚嗣同
12.戊戌維新運動失敗后,新政僅存的一項成果是( )
A.農工商總局 B.京師大學堂
C.鐵路礦物總局 D.繼續提倡實業制度
13.甲午戰爭后,維新運動迅速興起,針對洋務派提出的“中體西用”的方針,維新派指出,“體”與“用”是不可分的。中學有中學的“體”與“用”,西學有西學的“體”與“用”,把中學之“體”與西學之“用”湊在一起,就如同讓“牛體”產生“馬用”一樣荒謬。維新派與洋務派分歧的實質是
A.要不要社會革命
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C.要不要在中國興辦近代企業
D.要不要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與思想文化
二、多項選擇題:
1.從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洋務派舉辦的洋務事業包括( )
A.舉辦近代工業 B.建立新式海陸軍
C.創辦新式學堂 D.派遣留學生
2. 洋務運動失敗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務運動具有封建性 B.清政府的堅決反對
C.洋務運動對外國具有依賴性 D.洋務企業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3.1898年的“百日維新”如曇花一現,只經歷103天就夭折了。譚嗣同在慷慨就義前仰天長嘆:“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維新派“無力回天”的原因主要是( )
A.他們提倡全面學習“西學”,徹底否定“中學”
B.他們遭到了以慈植太后為首的強大的守舊勢力的反擊和鎮壓
C.他們懼怕人民群眾,把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身上
D.他們不敢觸動封建主義的經濟基礎
三、名詞解釋:
1.公車上書 2.天京事變 3.百日維新
三、材料題:
1.閱讀材料:洋務派在朝廷的代表人物奕訢在上朝廷的奏折中表白:太平天國、捻軍等農民起義是“心腹之害”,俄國是“肘腋之憂”,英國是“肢體之患”,所以“滅發(太平天國)、捻(指捻軍)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他主張“探源之策,在于自強,自強之術,必先練兵”。洋務派地方大員代表人物李鴻章主張基本與奕訢一致,他認為,“但求外敦和好,內要自強”,而“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請回答(1)這兩位洋務派代表人物所持觀點反映出洋務運動目的和內容是什么?(2)他們的目的達到了嗎?為什么?
2.閱讀材料:《天朝田畝制度》確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即根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則,將土地按畝產高低劃分九等,好壞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凡16歲以上男女,每人皆可分得一份數量相同的土地,不滿16歲的減半。《天朝田畝制度》還規定,農、副業產品的生產與分配,都以農村政權的基層組織“兩”來實行管理,每25戶為1“兩”。生產所得,“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余則歸國庫”;“凡麥、豆、苧麻、布帛、雞、犬各物及銀錢亦然”。“所有婚娶彌月喜事,俱用國庫,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錢”。鰥寡孤獨廢疾者“皆頒國庫以養”。請回答(1)假如當時歷史條件允許能否建立起“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處不飽曖”的理想社會就能建成嗎?(2)為什么?
四、簡答題:
1.簡述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意義。
2.簡述維新派在變法運動與守舊派的論戰的內容及其作用?
3.簡述戊戌維新運動失敗的原因、教訓。
4.簡述《天朝田畝制度》的主要內容并評價。
5.簡述戊戌維新的意義。
五、論述題:
1.全面評價洋務運動。
第三章 辛亥革命與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
一、選擇題:
1.辛亥革命時期,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階級基礎是( )
A.買辦資產階級 B.官僚資產階級 C.民族資產階級 D.城市小資產階級
2.1895年,孫中山在檀香山組建的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是( )
A.華興會 B.興中會 C.保國會 D.同盟會
3. 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一文,在當時的積極影響主要是( )
A.宣傳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張 B.批駁了“保皇”主張,宣傳了革命的必要性
C.論證了反滿與反封建的區別 D.闡述了推翻清朝后的建國方略
4.近代中國第一個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全國性政黨是( )
A.興中會 B.華興會 C.強國會 D.中國同盟會
5.使孫中山對軍閥勢力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并得出“南與北如一丘之貉”的結論是在( )失敗之后
A二次革命 B護國戰爭 C反張勛復辟 D護法運動
6.中國近現代史上一個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革命政權是( )
A南京國民政府 B北洋政府 C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 D湖北軍政府
7.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法典( )
A《欽定憲法大綱》 B《中華民國約法》 C《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D《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
8.毛澤東在談到辛亥革命時指出,辛亥革命有它勝利的地方,也有它失敗的地方,“辛亥革命把皇帝趕跑,這不是勝利了嗎?說它失敗,是說辛亥革命只把一個皇帝趕跑。”毛澤東這里所說的“只把一個皇帝趕跑”是指
A.沒有推翻帝制
B.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完成
C.孫中山沒有繼續革命
D.袁世凱竊取了勝利果實
9.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綱領是( )
A.民族主義、民主主義、民生主義 B.民權主義、民生主義、民主主義
C.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本主義 D.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
10.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 )
A“新政”只是騙局,沒有真正實行
B清政府借“新政”之名增加稅收,引起人民反抗
C列強反對中國實行“新政”,制造障礙
D“新政”不能解決當時的各種社會矛盾
二、名詞解釋:
1.清末“新政” 2.武昌起義 3.保路風潮 4.《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5.中國同盟會
三、材料題:
1.閱讀材料:康有為1898年4月在保國會的演說中說:“吾中國四萬萬人,無貴無賤,當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籠中之鳥,釜中之魚,牢中之囚,為奴隸,為牛馬,為犬羊,聽人驅使,聽人割宰,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變。”
孫中山先生1894年在創建革命團體興中會時就指出:“方今強鄰環列,虎視鷹瞵,久垂涎于中華五金之富,物產之饒。蠶食鯨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實堪慮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聲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請回答:(1)康有為和孫中山講話中告訴人們中國面臨的是什么樣的形勢?(2)救亡圖存是康、孫的共同目標,但所走的道路、提出的救國方案根本不同,雙方就維新還是革命的問題曾展開激烈的論戰,但維新道路走不通,而孫中山領導的革命也未能達到建立完全意義上資產階級共和國的目標,這是為什么?
2.閱讀材料:孫中山在回顧辛亥革命歷程并總結有關教訓時說過:“曾幾何時,已為情勢所迫,不得已而與反革命的專制階級謀妥協,實間接與帝國主義相調和。遂為革命第一次失敗之源。”“夫袁世凱者,北洋軍閥之首領,時與列強相勾結,一切反革命的專制階級如武人官僚輩,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黨人乃以政權讓渡于彼,其致失敗,又何待言!”并指出:辛亥革命所以失敗,“非袁氏兵力之強,實同黨人心之渙”。請回答:(1)孫中山總結辛亥革命失敗已認識到的二大原因是什么?(2)然而一個由階級性質決定的關鍵原因孫中山在這里卻沒有認識到,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嗎?
四、簡答題:
1.簡述1905年至1907年間,革命派同改良派論戰的內容和意義。
2.簡述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3.簡述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和教訓。
五、論述題:
1.論述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