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當前位置: 首頁 / 課程資源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發布時間:2016-06-27瀏覽量:14113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是我國高校本科生的一門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部分,緊緊圍繞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如何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這個主題,以闡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為重點,以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為主線,全面闡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

          本課程通過教學,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掌握馬克思主義,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且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觀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為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自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

           

             

           

          本課程是全校本科的政治理論課,是本科所有專業的必修課。開設本課程的主要目的,是要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教育,幫助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觀察和分析問題,為學生確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自覺地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打下扎實的哲學理論基礎。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整個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理論基礎,也是我們黨制定各項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論依據。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實踐為基礎的科學性和革命性高度統一為特點,它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唯物主義自然觀和歷史觀的有機地統一起來,它是徹底完備的唯物主義學說。要求學生要掌握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這個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堅持實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相統一的觀點。認識到整個世界就是處在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中的物質世界,物質世界是按照自身的規律不斷由量變到質變、由低級到高級不斷向前發展的,因此要學會用聯系和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要求學生要樹立科學的實踐觀點,深刻認識實踐在全部認識過程中的基礎和決定作用,了解在實踐基礎上認識的辨證運動和辨證發展過程。掌握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正確認識人類社會的本質、社會發展動力和社會發展基本規律,充分認識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決定作用,從而能使學生正確地理解和認識我們黨的改革開放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正確認識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等幾門課程一起,構成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課。這些課程的共同任務是對青年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論的教育,幫助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堅定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門課在這些課程中起著理論基礎的作用,為學生正確掌握和理解其他政治理論課提供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一、教師隊伍結構合理,實力較強

          本課程作為全校本科生公共必修課,主要由思政教研室教師來承擔,師資力量雄厚,結構合理。多數教師具有十幾年以上的教學經歷,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效果優良對本課程既具有宏觀駕馭和整體把握的能力,又對本課程有著清晰的改革與建設的思路與設想。

          二、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趨于完善

          進一步樹立和完善老師和學生雙主體思想,積極推行參與式、互動式、啟發式教學。具體有多向互動的方法、“總—分”結合的教學方法、“問題式教學法”、 專題式教學法等網絡教學環境也較為完善。

          三、評價方式與手段多樣化

          除了常規的筆試、平時成績等評價方式外,第一,根據學生學習進度、學習能力等到情況,適時要求:或寫出某一章的基本觀點提要,或就某一章學習提出自己所最關注的問題,在教學互動環節中,要求學生寫出討論提綱等第二,建立試題庫。根據原理課的特點,注重題型的多樣化和對教學內容全面覆蓋,提高主觀性試題的比例。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