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女祭司頭像

圖為游客對雕像進行拍照
“羅馬帝國時期的軍陣作戰時多采用梯形陣或龜甲陣,而秦兵馬俑則以方形陣為主。”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宣教部李金凱如是說。1日,300余件來自意大利的羅馬帝國文物亮相西安秦俑館。
據了解,此次展覽分為“歷代帝王”“宗教與祭禮”“公眾生活”“個人生活”“羅馬家庭”及“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和平”六個單元,其中包含大量成套的硬幣、陶器、瓦器、玻璃器、雕像、甕、雕刻精美的石棺、大理石雕塑、小青銅器和珠寶等文物,主要展示從公元前1世紀到公元3世紀中葉,羅馬帝國巔峰時期與羅馬國王相關的文化遺產。
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公眾生活”展區成為游客們競相參觀與討論的“熱點”,該單元主要講述羅馬帝國內容豐富且費用低廉的民眾生活,羅馬帝國時期每個具有一定規模的城市均設有公共浴池與劇院,其中,公共浴池的用途除沐浴之外,還是會友、玩游戲、休息與商談生意的場所;劇場則提供雜耍、啞劇等公共娛樂。
據了解,考古發現的羅馬浴場遺址遍及整個帝國,除沐浴區外,還配有花園、露天游泳池、健身器材、按摩房、會客室、餐廳和有閱讀區域的圖書館。
李金凱告訴中新社記者,羅馬盛極一時,當時有800多個浴場,1300多個噴泉,190多個劇院,90多個斗獸場,8萬多公里的公路,體現了整個羅馬帝國的藝術趨向與繁榮風貌。
據介紹,此次參展的文物主要來自意大利托斯卡納地區的博物館,其中包括意大利佛羅倫薩國家考古博物館、錫耶納國家考古博物館、基安奇安諾泰爾梅德拉水域公民考古博物館。
作為此次展覽中最珍貴的展品之一,羅馬帝國首位皇帝奧古斯都的石像前人頭攢動。就讀于陜西師范大學的王曉亮告訴記者,作為羅馬帝國的開國君主,奧古斯都統治羅馬長達四十余年,他所采取內外政策,為羅馬帝國的繁榮打下基礎。今天他自己能近距離接觸這段歷史,感到尤為難得。
陜西省文物局副局長劉云輝表示,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在國際關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長安和羅馬自古以來交流廣泛,此次展覽對中西文化的溝通與發展起到助推作用。
另悉,此次“輝煌時代—羅馬帝國文物特展”于9月1日至11月29日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展出,展期9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