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彩燈、金陵刻經處、蘇州檀香扇、宜興均陶、常州留青竹刻……全國首個以長江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11月1日在張家港開館。據悉,這是國內第一個集對長江流域文化進行收藏、保護、研究、展示和教育為一身的專題博物館。
據了解,長江文化博物館展館面積2200平方米,分為“文明搖籃、藝術之河”,“精神追溯、源遠流長”,“造型造物、智慧之光”,“表演藝術、鶯歌燕舞”,“攜手長江、共創繁榮”5個展廳,從不同側面全方位展示長江流域各民族的歷史、宗教、民俗、文學、工藝美術、表演藝術等內容,并對張家港長江文化藝術節取得的碩果進行了系統精彩展示。值得一提,為充分體現場館的文化定位和藏品精致,長江文化博物館還展示了眾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作品,提煉了長江文化的藝術元素——長江之長、長江之曲、長江之流、長江之久、長江之盛,形成了獨特的空間展示形態,例如長江之水造型的吊頂、晶瑩剔透的地下水晶宮和地上玉柱林、一江之水向東流的水晶音樂船等,超寬影像、幻影成像、多媒體觸摸屏、雕塑、蠟像等集聲光電效果為一體的創新展示手段和陳列方式,也為觀賞者提供了如臨其境的時代穿越體驗。
記者在第三展廳“造型造物”內看到,該廳分為書畫篆刻藝術、民間工藝、傳統技藝和建筑藝術四個板塊,集中展示其代表性作品。如由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顧業亮創作的秦淮彩燈《金龍彩鳳》惟妙惟肖、精美絕倫。這款曾獲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優秀作品獎,參加過國內外重大展出活動的彩燈,最終落戶張家港。此外還有“寸錦寸金”之譽的南京云錦,有1500多年歷史的常州梳篦,蘇州檀香扇、景德鎮瓷版畫、徽州木雕、金陵刻經處等藝術大師創作的眾多藝術瑰寶,吸引了無數參觀者的目光。
第四展廳“表演天地”則通過杜麗娘等各種木偶人物演唱或演奏,表現昆曲、越劇、川劇等藝術。萬里長江是最長的琴弦,也是最廣闊的舞臺。這里演奏著古琴、二胡的悠悠之音,回蕩著川江號子,藏歌的嘹亮歌聲,舞出了遠古的圖騰,勞動的歡樂,表演著古今傳奇、人生百態。第五展廳“攜手長江 共創繁榮”則系統介紹張家港長江文化藝術節歷年的優秀成果。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也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孕育了上游的巴蜀文化、中游的荊楚文化、下游的吳越文化。長江文化博物館的建成將成為展示、保護、傳承、研究長江文化的重要基地。江蘇省文物局副局長劉謹勝表示,張家港長江文化藝術節已經連續舉辦10年,在此基礎上建設專題博物館,是張家港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一次探索和創新,值得肯定,更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