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參考博物館行業發展的歷程以及目前達到的水平,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信息技術將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動力;如果以滿足社會發展需求作為博物館追求的目標和工作導向,那么信息技術的應用將實現博物館各方面工作的提升和改變——改變行業的整體面貌,提升行業的服務水平。
博物館有哪些新技術
資源建設方面的新技術應用開始較早,當下正普遍開展。主要包括文字信息、影像數據、三維數據、視頻等類型,但存在著項目不全、質量不高、標準不統一、使用目標不明確、采集比較盲目等問題。此外,信息資源建設不平衡的狀況普遍存在,大館、發達地區的博物館做得比較快、比較好,小館、稍落后地區進展較慢、質量較差。
在文物保護方面,敦煌研究院、故宮博物院、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等單位做了很多非常有成效的工作。比如壁畫、書畫、文書的拍攝或掃描,遺產地、古建筑的實時監測,大大提升了文物保護工作水平,改變了工作的格局,拓展了工作思路。
多媒體目前已在博物館藏品展示和解讀方面普遍采用。展覽多媒體應把握以下原則:以實物藏品展覽為主時,多媒體應該是展覽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不是生硬添加;應補充實物展品的不足,展示實物展品難以展示的內容;提供完整、系統的知識信息;營造氣氛,把枯燥、深奧、復雜的知識,生動、直觀地解讀出來。就全國博物館應用多媒體的現狀來看,最大的問題是創意不足,普遍比較單調、呆板,應該借鑒商業領域優秀作品的經驗。同時引入社會力量參與。
此外,沒有實物藏品展覽的數字藝術展示形式具有廣闊的前景,具有強大的表現力和高度的實用性。比如帶文物去偏遠地區做展覽是很困難的,但有了各種各樣的數字藝術展示手段就能夠實現。同時,一些博物館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上推出了一些知識解讀的作品,特別是有專業技術企業參與制作的部分作品非常不錯,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觀眾服務方面引入信息技術則是剛剛起步。南京博物院改擴建后,對觀眾行為進行記錄和監測,統計人數、年齡、參觀時長等,對于改進工作、加強管理具有重要意義,需要下大力氣去做。
在運營管理方面,大多數博物館只做到了局部應用,如檔案、公文、財務(下發專用)等,數字化的博物館全流程管理還沒有建立起來。
新技術給博物館帶來了什么改變
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已經并還將給博物館帶來很多改變。
博物館的外在改變,首先表現在資源的開放、整合和共享。現在許多博物館在進行藏品登錄信息、研究文獻、藏品影像等數字化工作,并且邁向信息整合。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即將結束,國家及省市文物局都在考慮如何對普查資源進行整合和利用,這對于博物館今后為公眾提供社會教育和知識產品,意義深遠。
新技術將使得博物館工作流程和規范實現重構。原來是工作人員直接對物進行操作,信息化的工作模式則會使工作流程發生變化,這在很多行業已經得到證明,也在信息化建設較快的博物館里部分實現了。
新技術也將實現博物館傳播服務體系的重構和擴展。原來博物館是以實物展陳為主,輔以社會教育活動、圖書、宣傳資料等。借助信息化手段,知識傳播方式將更加豐富、有效,現場數字展示,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展覽,包括即將出現的數字出版等,會使知識傳播體系有很大的擴展。
同時,博物館也將面臨內在的改變,如思維方式的改變。迅猛發展的信息化會促使(或者說迫使)原來的思維方式發生巨大改變。比如博物館人必須考慮平等分布(去中心化)、以人為本和突破式創新等工作原則,例如,不遵從“以人為本”的原則,觀眾就不認可,博物館就沒有辦法發展。
博物館的行為方式也面臨改變。過去在文博單位存在著一些共同的難題,如藏品管理,每個館、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習慣,標準化的管理方式很難推行。又如過去因為人員的變化,或退休、或調動,往往造成業務資料的散失,不能實現業務資料有序、持久的積累。而信息化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新技術也將導致博物館評價標準的改變,社會公眾評價的比重肯定會大幅度增加,群眾滿意度也將成為政府對博物館考核的一個越來越重要的指標。博物館不能閉門造車、想當然地推出展覽、出版物或社會教育活動,而是要首先對公眾的需求進行社會調查、分析,有針對性地提供博物館的知識服務產品。
加強信息化建設的頂層設計
為更好地推進信息化建設,必須做好頂層設計,統籌規劃、分步實施。
很多博物館正在進行信息資源的數字化、數據化建設。這是今后方方面面工作的基礎,數字化資源建設不完成,智慧博物館、智慧城市等都是不可能實現的。同時,傳播體系的信息化建設會使博物館的知識傳播架構重構、擴展。要突破原有傳播觀念,特別是對于傳統資源不足的小型博物館來說,更是擴展服務、提升影響的大好機遇。此外,運營管理體系的信息化建設是博物館的弱項,這項任務包含了藏品流線、管理與運作行為流線和觀眾流線三大系統,關系到整個博物館是否高效率、標準化、智能化,體現了博物館信息化的整體水平。
博物館數字化應由資源開放、整合、共享向價值挖掘發展。我們期待,借助新技術的合理應用,博物館的服務形態和模式將不斷創新,為公眾提供更好、更生動、更有效、更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定制服務。在博物館管理方面,從分散建設、獨立應用,向集成化發展,重組業務流程和業務體系,使服務平臺的規模和深度大幅度發展。同時,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手段,最后都應該服務于整個業務發展和服務提升。此外,借助更優秀的技術、更廣泛的業務協作和信息共享,能夠更好地解決安全問題和知識產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