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博動態
          讓走進博物館成為一種習慣
          發布時間:2016-05-25瀏覽量:4440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讓我們想一想,上次去博物館是什么時候?

             多半是陪外地到訪的親友去“游覽”一下,要么是帶孩子去完成科普作業或文化活動,要么就是忽然收到了來自朋友的兩張贈票。或者是,在行色匆匆中瞥見街道旁的一張海報,才忽然有了念頭——哦,今天是博物館日。截至2013年,我國博物館數量已達4000余家,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免費博物館,年參觀人次逐漸提升。但觀展者和人口基數相比仍然不算“可觀”,博物館參觀者寥寥的新聞時有耳聞。從生活中同樣可以觀察到,除了被當作旅游城市熱門景點的博物館,“去博物館”還沒有成為我們日常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今年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與文化景觀”,細思耐人尋味。在有限的空間內濃縮和展現漫長的人類文明史和多元的人文景觀,并提供給人思接萬里的文化視野,正是博物館動人心魄的地方;保存人類文化生活的眾多傳奇、記錄無數歷史巨人的足跡,正是博物館的意義所在。想想看,馬克思幾乎在大英博物館里度過了整個后半生,完成了皇皇巨著《資本論》,建立了解釋人類政治經濟生活的宏觀框架;諾獎獲得者、土耳其作家帕慕克撰寫了小說《純真博物館》,也在小說之外,建造了和小說情節一樣的、充滿了伊斯坦布爾風情的私人博物館,展現了日常生活細微之處的魅力。從最宏闊的理論到最細微的意象,都是和博物館相關的人文景觀。

             可以說,對于一個人,博物館可能是“性價比”最高的課堂,也是最適合靜思、想象的地方,代表著日常生活之外的“詩與遠方”;對于一個社會,它是人文精神的培育者、民族文化的傳承者,代表著一種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的文化力量。也正因為如此,近些年來我國一直在大力推動博物館及其相關文化事業的發展:2008年提出博物館免費開放政策,2013年年底實現2700余家博物館的免費開放,每年國際博物館日,各地博物館都紛紛加入免費開放行列,推出各有特色的文創活動。就在近期,文化部等部委還聯合下發了《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對推動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等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工作作出部署。博物館在一步一步走近大眾,我們同樣也要準備好把博物館納入自己的生活。

             電影《博物館奇妙夜》里有一句經典臺詞,Magic never ends(魔法永不止息),這正是博物館的巨大魅力。愿今天,有更多人能走進博物館,加入精彩紛呈的文創活動;更希望未來,不只在“讀書日”才想起讀書,不僅僅在每年“5·18”才走進博物館,讓讀書和走進博物館成為一種文化習慣。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