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博動態
          博物館新驅動:科技引領 創意未來——第七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
          發布時間:2016-09-19瀏覽量:4803

             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是以“搭建博物館行業交流平臺、服務博物館行業創新發展”為宗旨的我國博物館及相關領域唯一大型綜合性行業博覽會。經國家文物局批準,2004 年首屆“博博會”在中國農業博物館舉辦,由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和北京市文物局主辦。自2004 年創辦十余年來已連續舉辦六屆,累計參展博物館700 多家,相關產品和技術供應商1300 多家。同時,800 多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參加了同期舉辦的高層論壇。“博博會”的成功舉辦有力地推動了中國文博與文創行業的快速發展,有效地促進了博物館文化影響力的提升,加快了博物館融入社會的步伐。

             六大亮點 精彩巨獻
             展覽面積大 活動規格高
             本屆博博會展覽面積約40000 平方米,為歷屆博博會展覽面積最大。分為16 個展區,包括:博物館展陳展覽區、博物館相關產品與技術展示區、國際博物館及文化組織機構展區以及四川省及成都市文博成果展區,等等。
             國家文物局相關領導,國際博協新任主席蘇埃·阿克索伊,新任副主席安來順、阿爾貝托等出席博博會。同時工信部、教育部、科技部領導也將出席。
          第七屆“博博會”期間,中國博物館協會的博物館安全、博物館傳媒、考古與遺址、展覽交流、博物館管理等21 個專業委員會將召開學術會議,聚焦博物館各領域的發展。
             文創展區異彩紛呈
             為推動中國博物館文創產品發展,讓更多優秀的文創衍生產品可以集中展示、相互學習,此次博博會將博物館文創衍生品展區與“博物館商品設計大賽”優秀設計作品合為博物館文創產業展區,集中展示近年來全國博物館文創產業的優秀成果。還設立了博物館文創產業展區。
             “一帶一路”博博會主議題
             為響應國家文化經濟發展戰略,2016 年3月1 日起博博會組委會多次聯系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洽談對接博物館合作項目及參加“博博會”事項。在本次“博博會”上,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博物館開辟專項展區。10 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博物館帶來推介項目,展示介紹這些博物館。
             “絲綢之路與博物館國際合作論壇” 是第七屆“ 博博會” 的主論壇。除了高端主旨發言, 六位來自不同國家的博物館專家將做專題發言。來自中國、美國、法國、意大利、日本的近百名中外嘉賓參加。國際博物館協會主席蘇埃· 阿克索伊、國際博協兩位副主席、兩位執委和國際博協亞太地區聯盟主席, 把“ 博博會” 及相關國際論壇作為履新以后的首次活動。對國際博協來說, 如此高規格地集體出席一個國家的活動是罕見的。
             講座論壇 專業大餐
             按照十二年來所形成的傳統,“博博會”已不僅局限于博物館及相關產業的展覽展示,而且通過同期舉辦高水平、高層次的國際博物館專業論壇和研討會,積極回應國際博物館領域關注的熱點問題。
             高規格國際論壇,全方位國際交流合作再成熱點。“國際博物館館長高層圓桌會議”,是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力支持下由國家文物局主辦的。“博博會”期間,各國代表通過閉門圓桌會議,邀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博協有關專家對2015 年11 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通過的《關于保護和加強博物館與收藏及其多樣性和社會作用的建議書》作全面解讀,并就如何落實《建議書》的要求展開討論。
             博博會期間,還開展以相關的文博、金融、科技、國際發展、網絡、旅游等內容為主題的文化論壇及研討會,向大眾普及文博知識以及博物館事業的發展。主要論壇有:中法合作“法國經驗——從中法視角看如何提高游客參觀體驗”研討會;法國與成都地區共建博物館發展與合作研討會,等等。
             系列公共講座異彩紛呈,社會公眾和業界人士各取所需。第七屆“博博會”邀請了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百家講壇主講人王立群、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成都圖書館副館長肖平、國際博物館協會主席蘇埃·阿克索伊、歌華集團總工程師陳剛、美國博物館聯盟副總裁羅伯特·斯坦因等文化學者,在“博博會”展場講座區內舉辦七場公共文化講座。講座內容涉及博物館發展、博物館動漫、博物館文化創意等多個博物館行業關心的主題。這些講座面向公眾開放,讓大眾在參觀“博博會”的同時分享專家學者的精彩講述。
             增設特色展區
             高校博物館展區,學府與博物館是文化殿堂的結合,高校博物館發展成果的展示是深層次文化內涵的宣傳。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區,通過現場經典非遺制作表演,加深觀眾對我國非遺的理解與認識,此展區包括刺繡藝術品、變臉、藤編、彩砂壇城繪制、唐卡繪畫等項目,突出了趣味性和互動性。流動的博物館車輛展示區,請有流動的博物館車輛到會參展,展現博物館在進入校園、走進社區傳播博物館文化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體現濃郁地方文化特色
             當地文博機構推出定制系列活動,博物館地方文化氛圍更加濃郁。“博博會”期間,四川省和成都市的博物館將推出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其中四川省博物院茶馬古道展覽開幕、成都博物館落成揭幕、成都博物館“盛世天子——清高宗乾隆皇帝珍寶展”開幕、美國環球健康與教育基金會向成都博物館捐贈自然標本簽約等,為“博博會”帶來了濃郁的地方博物館文化特色。
             文博業界和社會公眾有理由對一個升級版的“博博會”抱有積極的預期。
             記者探會
             踐行綠色辦展模式
             本次“博博會”積極倡導綠色辦展。要求參展的單位以環保的理念設計特裝,要求環保量化標準達到80%以上。形式內容摒棄奢華,力求簡約,搭建主體結構要符合節能環保要求,盡量少用或不用木材而使用可回收利用的結構材料,如鋁合金材料。使用草本材質等非木質材料的物品,或保證用木材質搭建的特裝可重復使用并保證使用期限為6 年,暨在博博會上使用三屆以上。
             細致暖心服務
             “博博會”組委會聯合中國博物館協會志愿者專委會,招募了260 名來自博物館及大專院校的志愿者,負責“博博會”的接待、展場及會務服務、信息查詢等工作。重要嘉賓領導安排專業翻譯志愿者。
             本屆“博博會”專門制作了手機APP 導覽平臺。通過掃描二維碼把展會搬回家,在閉館時間可瀏覽展會內詳細情況,為下一時間段的參觀做好周密準備;定時    推送本屆新聞亮點。
             多樣化的傳播方式
             為了做好宣傳工作,組委會通過各種網絡及傳統媒體進行實時報道,邀請國家級媒體專程赴會采訪,中國文物報社率隊組成的中央媒體報道團,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新華社、中國日報等,深入“博博會”進行專題報道;也將在各主辦單位、協辦單位、成都市的公眾宣傳渠道發布“博博會”信息;利用新媒體渠道,實時發布“博博會”動態,建立與大眾的密切聯系。
             此外,為方便“博博會”期間廣大媒體記者的采訪工作需求,組委會專設“媒體新聞采訪工作區”和采訪屋,用于媒體記者現場采訪、新聞采編、撰稿、發稿等工作。
             歲歲年年不同
             ——十二年博博會回眸
             意義·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博物館事業蓬勃發展,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應運而生,自2004年創辦十二年來,已成功舉辦六屆。
             第一屆“博博會”于2004 年5 月在中國農業博物館舉行。“博博會”期間舉辦了“中國博物館事業發展成就展覽”“全國百家博物館形象宣傳”“博物館相關產品與技術展示”“5·18 國際博物館日紀念活動”“大型文化科技展演活動”,同時舉辦了“2004 北京國際博物館館長論壇”。首屆“博博會”圓滿成功,受到了各界的關注和好評,時任國際博協主席的雅克·佩羅評價:“這是我參加過的規模最大、學術水平最高、內容最豐富的博物館博覽會,北京的5·18 國際博物館日紀念活動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博物館行業規模不斷擴大,社會服務功能日益強化,公眾越來越多參與到博物館中,而博物館也更加自覺地融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為了吸引更多人參與到博物館行業發展中來,2014 年中國博物館協會選擇將每五年舉辦一次的會員代表大會與“2014 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同期、同地舉辦,共舉辦各種會議61 場次,安排了開放式的學術交流活動。其中涵括了28 個專業委員會會議,8 個項目簽約,9 場文化講座,10 場推介會和6 場論壇。展覽面積35000 平方米。國內外博物館、文博機構124 家和博物館相關文創、科技、設計、安防、展陳設備與技術等企業189 家。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博博會”,在展示我國博物館領域所取得的最新成果,構建博物館與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科研機構溝通交流平臺,促進文博相關技術產品創新和服務升級,推動國內外博物館務實合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博博會”已成為受社會各界歡迎的文博盛會。
             論壇講座人氣爆棚
             閃耀著學術魅力火花的“博博會”搭建了博物館行業交流的平臺。自創辦十二年以來已經吸引了800 多名國內外知名專家以及大量的行業內外觀眾積極參與其中,國內外博物館間及其他不同領域人士通過面對面地交流,擦出學術火花,帶來多場學術盛宴。
             在2004 年首屆“博博會”期間,組委會就博物館面臨的難點和熱點問題,圍繞當代博物館管理、自然科學類博物館的發展與挑戰、博物館傳播與展示等3 個專題,安排了7 場講座,受到博物館界同行的熱烈響應,不完全統計,共有1000 多人次參加了講座。同樣,在2012“博博會”中,先后邀請了5位國內外專家與觀眾面對面進行了主題演講。5 場文化講座,場場爆滿。國際專家演講期間,組委會為觀眾準備的192 個同聲傳譯器被領取一空。講座結束后,熱情的觀眾紛紛與主講人合影留念。
             行業產業齊參與
             2004 年首屆“博博會”向公眾推出了100座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館及其文化產品,全國有20 個省、市、自治區的博物館、科技館、水族館、動植物園以及自然保護區參加了展會。參展的博物館既有國家級大館,也有省、市級中等規模的博物館;既有國有博物館,又有民辦博物館;類型涉及綜合類、專題類和紀念館類。其中,綜合類和紀念館類博物館62 座,專題類博物館38 座(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16 座)。2012 年“博博會”有故宮博物院、首都博物館等來自全國20 多個省、市、自治區的21 家國家一級博物館和觀復博物館等38 家省市級博物館、私立博物館、行業博物館。有132 家企業參加了展會,展覽內容涵蓋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開發、博物館高科技產品開發、文物修復、運輸、博物館展陳設計搭建等十個門類,天下圖、百度、銳立展示工程公司等國內一大批行業發展高水平的科技、設計行業的龍頭企業參加了展會,體現出了“博博會”高端、專業、科技、前瞻的展覽內涵。專委會齊聚博博會中國博協各專業委員會在協會學術研究工作中已發展成為一支充滿巨大活力和潛力的有生力量。在博博會上,各專委會舉行豐富多彩的學術研討會,發揮在博物館不同專門領域引領學術研究的作用。通過舉辦學術年會,結合本專業的熱點、難點問題展開研討,取得了許多可喜的學術成果。
             如2014 年“博博會”,在廈門會議中心,來自陳云紀念館、劉伯承故居、劉少奇故居、聶榮臻元帥陳列館、彭德懷紀念館等名人故居專委會成員單位的相關人員,就名人故居的有效保護與利用問題展開了熱議;由博物館學專委會主辦的“未來的博物院”學術研討會,來自博物館界及高校的專家學者50 余人,共同為博物館事業的發展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舉辦的中國博物館優秀教育項目交流研討會暨社教專委會2014 年年會和中美博物館教育交流研討,在會上首發了“中國博物館教育項目示范案例”;中國博協藝委是中國博協成立的第一個專業委員會,自1984 年成立至2014 年,正好三十年,會議展現了他們對博物館美與藝術的探索。
             文創產品挑大梁
             近年來我國博物館積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結合自身館藏,將文化產品躋身創意領域,開發帶有博物館標志或具有代表性的文物紀念品,彰顯博物館的巨大活力。積極推動博物館文化產品設計開發和相關創意產業的發展,是盤活博物館文物資源,實現博物館公共文化成果惠及于民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手段。可以說,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興起是時代前進的必然結果,也是21 世紀文博事業的核心內容之一。在以往幾屆“博博會”上,故宮博物院、首都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內蒙古博物院等參展博物館展出了結合本館文化元素開發的博物館文創產品,透過這些文創產品可以看出,中國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設計已經逐漸形成品牌化的運作模式,博物館開始更多地結合有設計開發能力的企業與機構,謀求文創產業品質的提升,中國博物館的文創產品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參展博物館對文創產品的繼續開發、創新設計也充滿濃厚興趣。
             2012 年“博博會”上,湖北省博物館與楚牛文化傳媒公司簽訂了合作開發文化創意產品;中國國家博物館、山東博物館、洛陽博物館、四川博物院、觀復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廣西民族博物館、天津博物館、新疆博物館等20 家博物館與北京大慧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確立了文創產品開發合作意向;河北興隆縣沙畫藝術作品被首都博物館收購,作為文創產品推向市場。
             2014年第六屆博博會專門設置了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大賽,同時設置了博物館文創產品評選展示區、大賽展示區和綜合展示區,用于博物館文創產品的展示。故宮博物院的吉祥物“壯壯”和“美美”也在“博博會”上對外亮相,兩個分別穿著清皇室服飾的龍鳳玩偶吉祥物,身份雖然高大上,形象卻憨態可掬。
             新型項目助力博物館發展
             除“博物館文化講座”外,2012 年“博博會”還在主展場設置了300 平方米的產品技術推介洽談區,將優秀的適用于博物館發展的高新技術、產品等項目進行推廣,搭建博物館與企業間的合作洽談平臺。三天展會期間,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推介了電影與博物館發展,并向博物館行業伸出了“橄欖枝”,啟動博物館行業電影項目;天下圖公司推介了“數碼技術與數字博物館”;現場推介會得到了參展博物館的廣泛好評,紛紛表示,通過推介會了解到國內相關科技發展的新趨勢,愿意更進一步與企業聯系,利用企業的技術提高博物館自身的展覽展示水平。
             參與“博博會”的觀眾們流連于各大博物館文創展示區,透過琳瑯滿目的文創產品,驚嘆博物館的奇妙,感受其日新月異的變化。
             在2012 年第五屆“博博會”上,一批科技企業紛紛亮相會場,展示了一大批可以應用于博物館數字化建設的高新技術,比如激光雷達掃描、特種視效、三維建模、虛擬導覽等高新技術,內蒙古博物院、中國航空博物館等參展博物館也展示了3D 文物觸屏、體感飛行模擬等數字化建設成果。
             一架小型遙感型無人機,看上去就像一個稍大的飛機模型,卻可以飛行13 個小時,飛越海拔6000 米以上的高度。“在距離地面500 米的時候,地上的礦泉水瓶、汽車的車號都可以清楚地被掃描。”參展單位人員介紹,過去僅應用于地理測繪掃描的新技術,如今在大遺址考古以及博物館的數字化方面也展現出新的前景。除了大遺址,也參與一些博物館和古代建筑的掃描,形成數字三維短片優化后只有9MB,可以通過網絡觀看3D 版的虛擬古建。
             在2014 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國家文物局特辟展區,共同展示了文物保護裝備產業的最新成果,中國航空規劃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快威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等科研單位、企業展示了各自在國家文物保護裝備產業化及應用示范項目中的各項成果。“清尚”“天下圖”“深圳微覽”等企業也推介了各自與博物館相關的最新成果。
             傳播形式更適合大眾口味
             以大眾喜歡的形式開展教育活動,也是博物館新的發展趨勢。把歷史故事變成情景劇,以游戲方式讓公眾參與體驗,使公眾與博物館的距離瞬間拉近。
             在2012“博博會”上,恭王府派出“康熙”“和珅”“慈禧”等。“康熙”負責現場給大家賜墨寶,一旁有“和珅”伺候,引來不少參觀者求字。一上午的工夫,“康熙”已經用完了一瓶墨水,求字者仍絡繹不絕。恭王府工作人員介紹,很多人對于恭王府的歷史并不清楚,對于歷史人物出現順序也出現混淆,為此他們自編自導了一部《恭王府的主人們》的情景劇,以幽默的方式,把真實的歷史還原給參觀者。
             隨著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的發揮,“博物館作為寓教于樂的場所”的形象日漸深入人心。不難發現,提倡博物館與觀眾互動,讓觀眾能親身體驗的博物館活動吸引了大批觀眾駐足停留。
             2014 年博博會,湖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的古樂器演奏,山東博物館的現場魯繡技藝展示給人聲鼎沸的展場帶來一股寧靜的意境,讓觀眾們體驗到了喧囂之外的博物館氣度。故宮博物院為觀眾提供了體驗拓片制作、手工串珠制作“朝珠”的活動,大批觀眾參與其中,體驗了傳統工藝帶來的魅力。在麗江市博物院的展位前,不少觀眾慕名前來“求取”用納西族東巴文所撰寫的祝福語——心想事成、萬事如意、身體健康、闔家歡樂等,由少數民族所帶來的美好祝愿讓與會觀眾體會到了中華各民族的善意與和諧。家長與孩子們在“博博會”上通過識別自然科學類的標本,感受博物館所代表的中國文化元素,孩子們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家長也通過這樣的方式參與了孩子的成長,溫馨的氛圍貫穿“博博會”始終。
             特裝展位引人注目
             往屆“博博會”結合社會優質資源,團結社會力量,注重強強聯合,尋求突破。在展會展覽方案制定、具體招商工作、展場搭建施工方面都由豐富經驗、運作模式成熟的專業展覽公司具體負責。展覽方案創新性強、組織工作嚴密緊湊是幾屆“博博會”籌備工作的共同特點。
             特裝展位是表現參展單位自身風采和特色的最適用的藝術形式之一。2012“博博會”上,為了參展博物館與企業能更有效地進行業務洽談,組委會提供的特裝面積達到整個場館的百分之六十,展場整體效果顯著,故宮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恭王府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河南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內蒙古博物院、天下圖、雅昌、永一格等參展博物館、企業的特裝極具文化內涵和地域特色,充分顯示出博物館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地域文化特點和企業在行業內的地位,體現出了參展單位的精神風貌。
             加強國際板塊打造
             “博博會”更加注重國際博物館板塊的打造,吸引了越來越多國際優秀博物館來華參展,促進國外博物館與中國博物館在學術、運營、展陳、展覽項目、文保科技等方面的深層交流。打造有形象、有內涵、有交流、有展示的高端國際博物館綜合展示區。在這個板塊,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及國際博物館行業在學術研究、項目運營、文化創意、科技應用、社會宣教方面的最新發展動態和需求。
             2012“博博會”國際展示區邀請了英國泰特現代藝術館、希臘雅典新衛城博物館、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英國使館文化處、伊朗國家博物館授權伊朗文化交流中心等10 家國外博物館、文化機構參加展會,其中伊朗國家博物館授權文化中心展示的充滿伊斯蘭文化風格和西域特色的藍釉瓷器成為國際展區文化類展品里最吸引人的亮點。
             2014 年第六屆“博博會”也邀請了300余家來自中國大陸及大中華地區、亞太地區、歐洲、澳洲及美國等國博物館及相關文化機構參展。此外,展會還有400 家左右來自世界各地為博物館提供科技與延展服務的相關產品供應商參展。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