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博動態
          博物館:不該被遺忘的文化殿堂
          發布時間:2017-05-18瀏覽量:3976

             今日是第41個“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是“博物館與有爭議的史實:博物館講述難言之事”。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曾有“東方第一大港”美譽的泉州,文化底蘊深厚,現有大大小小數十個博物館。我們不禁要問,多少人曾走進過泉州的博物館?對它們的了解又有多少? □本報記者 張曉明

             探訪
             各大博物館
             看點不少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 國家級對臺專題博物館
             提到泉州的博物館,不能不說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該館是一座反映福建與臺灣歷史關系的國家級專題博物館,開館10年來,每年接待觀眾約100萬人次。近幾年前來參觀的臺灣居民逐年增加,體現兩岸文化交流逐漸深化。
             博物館采用閩南傳統建筑工藝,融入“天圓地方”的建筑理念,蘊涵“圓和源”的共同愿望,體現了海峽兩岸的人文精神與地域特色。基本陳列《閩臺緣》和專題展《鄉土閩臺》,展示閩臺之間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的歷史事實。在二樓展館中庭有一幅火藥爆繪的壁畫,高18米,寬9米,是泉州籍藝術家蔡國強先生的作品,演繹著海峽兩岸亙古不變而又歷久彌新的文化主題:同文、同種、同根生。
             泉州博物館:
             展現泉州多元文化寶庫
             上個月,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窯址獲評2016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走進泉州博物館,我們已經能看到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窯址發掘出的文物。
             泉州博物館是一座具有閩南建筑風格的綜合博物館,真實再現了泉州古港文明及“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此設立了“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石獅海域出土的古菱齒象、四不像等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還能看到漢代陶器、兩晉紀年墓磚以及五代鑄錢陶范等各個時期的珍貴出土文物。
             “歷代泉州考古的重大發現都在這里展示,整個博物館猶如泉州古城歷代考古發現通史。”泉州博物館館長陳建中表示,只要細細品完“泉州歷史文化”、“世界閩南文化展示中心”、“泉州南音·戲曲藝術”等主題館,就能深切感受到泉州豐厚的歷史積淀。
             泉州海交館:
             展示泉州海絲榮光
             1974年,泉州后渚港出土一艘宋代古沉船,轟動世界。在泉州,與宋代古沉船類似的海絲文物數不勝數,為了對它們的歷史進行記錄,泉州成立了中國唯一的海外交通史專題博物館。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早在1959年就創建,1991年建新館。舊館位于開元寺內東側,現為泉州灣古船陳列館。新館坐落在東湖公園東側,主體館為雙桅船形建筑,面積7000多平方米。在這些展廳中,除了展示迄今國內發現的年代最早、體量最大的宋代古沉船及其大量伴隨出土物外,還有數十根木、鐵、石制的古代錨具,數百方宋元伊斯蘭教、古基督教、印度教石刻,各個時期的外銷陶瓷器,160多艘中國歷代各水域的代表性船模,以及數量繁多的反映海外交通民俗文化的器物。
          現象
             “酒香也怕巷子深” 市民主動進館欲望不強
             泉州各大博物館可謂看點多多,但記者在走訪中,卻發現一個尷尬的現實:市民、游客主動走進博物館的欲望并不強。
             “跟同學去過閩臺緣,其他的博物館沒去過,有些還不知道在哪里。”泉州華僑大學大三學生小林告訴記者,她把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當成了旅游景點,對去其他博物館的興趣不大。受訪的不少市民都表示沒有去過或很少去博物館,主要原因是沒時間或沒興趣。
             泉州文物保護管理所研究員黃真真表示,有很多市民還不知道這些博物館的位置,更別提走進博物館了解自己所在的這座城市。
          聲音
             提高辦展和服務水平 讓人們愛上博物館
             “可以在加強服務等方面下功夫。”黃真真舉例說,很多市民一走進博物館,第一反應就是不懂看,如果隨時有相關專業知識的義工主動上前服務講解,也許就能讓市民不虛此行。這要求博物館在管理、安全、藏品研究、服務、展覽、社會教育,甚至文化產品的開發上下功夫,提高博物館人的業務能力,為游客提供更好的展覽和服務,吸引人們持續地關注博物館。
             近年來,各大博物館都會舉辦一些特色展覽,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從事文化產業多年的徐先生建議,各大博物館可以通過舉辦一些與群眾生活聯系更為緊密的專題類展覽等,進一步提高博物館的吸引力。此外,可以把先進的科學技術融入展覽中,增強互動性,提高吸引力。
             “北京故宮、巴黎盧浮宮,這些都是游客必到的地方,因為它們的知名度太高了。”市民張女士認為,博物館對于旅游經濟的拉動是潛移默化的,泉州的博物館在總體上并沒有發揮相應的品牌價值,建議加強博物館與旅游的互動,帶動旅游經濟發展,提升泉州“海絲”品牌的影響力。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