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博動態
          讓博物館走進尋常百姓心里
          發布時間:2017-05-18瀏覽量:3883

             今天是第四十一個“國際博物館日”。

             一年365天,紀念日眾多,人們未必對這個日子有深刻印象。但對很多人來說,或多或少走進過博物館,駐足過、凝視過。每年的今天,很多地方或推出有分量的展覽,或開展特色文化活動,參與其間的人們,對這個日子的文化含金量會有切身感受。

             博物館是人類尊重歷史文化、崇尚科學的產物。1905年,愛國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創辦中國第一個公共博物館——南通博物苑,開啟了博物館由精英共享向社會公眾開放的篇章。博物館“貴族客廳”的神秘面紗被摘下,取而代之的,是文明歷史的縮影,是民眾與歷史文化對話的美好場所。

             上世紀80年代,中國博物館事業快速發展,基本動力是文化解放,博物館連同其他文化場所的催生帶給人巨大的新鮮感。如今,博物館對應的已經不是精神生活匱乏年代的開閘放水,而是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為什么有的人到一個地方,博物館會成為必去之地?為什么在一些城市,博物館門前會排起長龍?是時代風氣之變,精神生活需求水漲船高,使得文化場所不需要號召和倡議,就能引人前往。

             截至2015年底,全國登記注冊的博物館已超過4600家,年參觀人數約7億人次,越來越豐富且分眾化的博物館資源,讓不同層次、不同目標的人群有了多元選擇空間。但不能不看到,一些地方還存在重建設速度、輕功能保障,重新奇造型、輕文化特色,重硬件投入、輕管理支撐等問題,“門前冷落鞍馬稀”的場景不難尋見。

             誠然,一個人不可能天天24小時呆在博物館,千人千面,也不是所有人都習慣逛博物館。博物館事業的發展,并非是求得商場購物那樣的繁華場面,也并非要像旅游景點那樣車水馬龍。人多人少不必苛求,但作為一樁文化事業,博物館理當在延續文化遺產征集、保護、詮釋等功能的同時,開闊人們的文化視野,滿足人們的知識渴求,豐富人們的生活體驗。

             10年前,湖北省博物館率先免費開放,各地紛紛效之。免費之初,也曾經歷過人流如堵,觀展環境受影響,管理成本倍增等問題,但這么多年過去,積極而深刻的影響,可謂靜水流深,潤物無聲。10年過去,免費帶來的新鮮感漸漸歸于平靜,博物館的社會責任也越來越從保護文化遺產,凸顯為對接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博物館的生命力,也越來越從免費參觀的便利性,體現為融入社會公眾生活的親和力。“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只要有意愿、有興趣,今天的人們確實可以平等地、有更多機會地進出各類博物館了,但如何讓博物館文化從“飛入尋常百姓家”變成“飛入尋常百姓心里”,如何讓豐富的歷史活起來,對今天的人們“說話”,讓走進文化空間成為一種日常且普遍的生活方式,這是需要回答好的深刻命題。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