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8日是第40個“國際博物館日”,近日,“博物館”應景地成為各新聞網站、OTA的熱搜詞。
近年來,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國內博物館的旅游功能日益突顯。據山東省有關部門統計及預測,到2020年,山東省內的博物館總數將達到600家,博物館旅游將再邁一級新臺階。
博物館旅游日益升溫
風景如畫的山東棗莊古運河畔,集展覽廳、影視廳、書畫廳、報告廳、檔案館、全景畫館為一體的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巍然而立。“五一”期間到此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筆者走訪時,影視廳內正在播放抗戰時期戰地記者拍攝的珍貴紀錄片,老兵訪談錄及影片《血戰臺兒莊》,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
據工作人員介紹,臺兒莊紀念館自1993年4月8日開館以來,日均接待游客達50多萬人次,“凡是到棗莊的旅游團基本都要到紀念館參觀,這里是重要的一站。”
去年9月10日,中國課本博物館在淄博開館。參觀者不僅可以在館內體驗奪寶奇兵、年代秀等游戲,在頗有創意的“我的博物館”展廳內,游客還可以把對自己有意義的私人物品放置于“我的博物館”中收藏。來自淄博當地的游客小徐說,“這個博物館很有趣,人們能在這里找到兒時的記憶,跟著課本的變化感受時代的變遷。”
巍巍泰山下流傳著一桌擁有千年歷史的帝王封禪宴——泰山豆腐宴,深受市民、游客的歡迎。為了借用這桌宴席講好泰山歷史、傳統文化,泰山豆腐宴文化研究院理事長王小剛打造了一座泰山豆腐文化博物館。“我們鼓勵游客,尤其是中小學生,一定要先品嘗豆腐宴再到豆腐文化博物館里了解泰山的豆腐文化。在體驗推石磨、磨豆漿、敲梆子、賣豆腐、嘗豆花的過程中感受傳統民俗文化的內涵。”王小剛說,雖然博物館剛剛開放,但目前已接待了近萬名游客。
據統計,山東省各級、各類博物館由“十一五”末的149家增加到現如今的439家,其中,國家一級博物館有6家。而按照性質和內容,這些博物館又被分為歷史、文化、綜合、自然、科技等類別。這些展館一方面成為展示當地歷史文化、增強旅游吸引力的重要載體,另一方面因舉辦展覽等活動,能夠豐富游客的感受,提升旅游的品質和檔次。
部分博物館更重收藏
按照2016年年底召開的山東全省文物工作會議的要求,到2020年,山東博物館總數須達到600家,其中,非國有博物館300家,“鄉村記憶”博物館100家,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總數達到60家。同時,力爭實現免費開放的博物館達到400家或以上。
泰山學院副院長王雷亭認為,近年來,我國一直鼓勵建設、發展博物館項目,這對于集中展示歷史文化和文物、對公眾進行科普教育來說都有好處。“未來的基礎教育、研學旅行等都要有合適的博物館做支撐。博物館旅游從國家政策到生活實踐層面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他說。
當下,雖然博物館數量越建越多,但相當一部分博物館與旅游結合得卻并不十分密切,甚至有不少資源豐富的公立博物館因展覽內容枯燥、呆板、缺乏新意而門可羅雀。
一名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公立博物館更多的是強調文物或藏品的“收藏”“保管”功能,對他們而言,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接納更多的游客并且讓游客喜歡上館藏,是個不小的挑戰。“博物館雖然不排斥游客,但整體來說還處于一種被動接待的狀態。大多數還是以游客自行參觀為主,博物館方面缺乏細致的服務和有趣的互動。”
筆者了解到,即便是免費開放的公立博物館,通常出于對藏品與游客的安全考慮,展品的展示程度和每日進館的人數都會嚴格控制。泰安市博物館館藏1萬多件,其中一級藏品有139件,規格較高,但遺憾的是,由于陳列設施有限,近90%的精美藏品被長期收藏在庫房內,游客無緣得見。
運營思路須積極開拓
統計數據顯示,山東非國有博物館已經從最初的5家增加到了如今的215家,民營博物正成為博物館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由于缺乏國家財政支持,大部分民營博物館運營困難,盈利維艱。
聊城魯西民間藝術體驗館是一家民營博物館,匯集了東昌葫蘆雕刻、東昌剪紙、東昌陶藝、東昌面塑、東昌古錦、東昌府木板年畫等30多項聊城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市民和游客能夠在這里動手體驗傳統手藝,感受聊城民間藝術和傳統文化的魅力。但談起經營狀況,館長梁平愁眉不展,“因為宣傳經費有限,游客量不太理想,開館2年賠了30萬元。”
泰山民俗博物館是泰安市第一家具有文物部門和民政部門合法手續的民營博物館。館長盧宏剛透露,這些年花在博物館藏品上的支出就有1200多萬元。“每年展館租金、文物維護、收集藏品、人員工資等方面的花費至少上百萬元。為了持續經營,這兩年只能‘節衣縮食’,花在藏品上的經費被縮減到了十幾萬元。”為了解決資金缺口,盧宏剛還曾經制作石敢當拓片等文創產品售賣,但因為平臺有限、同行競爭等問題,營收效果并不理想。
有專家認為,目前的博物館旅游還處在探索階段,運營模式并不成熟,消費單一是造成經營不良的主要原因。
王雷亭認為,缺乏市場化運作、產品挖掘不充分的博物館是難以盈利的。不過,雖然短期內博物館經營會受阻,但從長期來看,博物館與旅游的結合將成為其走出困境的重要出路。管理者應當充分利用博物館這一載體,與旅游深度融合,并借鑒旅游業先進、成熟的管理模式,提升博物館的運營能力;采取‘參與+體驗’的模式,多與游客互動,激發游客的參與熱情。”
王小剛說,博物館必須與其他業態“相加”才能實現共贏。博物館必須加強與旅行社的合作,利用旅行社的資源優勢增加博物館的客流量。此外,他還認為,博物館的展覽和講解一定要兼顧學術性與趣味性,參與性與互動性,要營造輕松活潑的氛圍,注重寓教于樂。“要留住游客,就要讓博物館成為有文化的、有品質的高雅場所。”他介紹,法國諾曼底卡昂二戰和平紀念館是一座民營博物館,館內設備十分齊全,除常規展館外,還有咖啡館、餐廳、多媒體圖書館等配套設施。此外,博物館還為游客提供諾曼底登陸海灘半日游產品,非常受歡迎,這一做法值得國內的民營博物館借鑒。
還有部分業內人士認為,現階段的博物館應加強信息化建設。“大多博物館在分銷渠道的布局不夠完善,游客無法在OTA平臺找到博物館的預訂信息。”此外,許多博物館的文創衍生產品還停留在T恤、背包、木梳等簡單的旅游商品層次,缺乏創意和吸引力。“從空間到時間,產品到紀念品,博物館都可以重新思考、設計,做出改變。例如開發研學游、親子游、工業游等多業態產品,增加互動體驗項目,以此聚集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