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博動態
          辦好民間博物館除了“輸血”還得“持續造血”
          發布時間:2017-07-05瀏覽量:4067

             日前,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對《廣州市博物館規定(草案)》進行了第三次審議。在二審過程中有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為,草案中有關支持非國有博物館發展的內容較少,非國有博物館作為廣州市博物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加大對其的扶持力度。今次審議,市人大法制委吸收了委員提出的這一建議,在三審稿中特別增加了支持非國有博物館的內容。未來廣州市的國有和非國有博物館,除了在收取門票、獲得非營利性收入、接受捐贈或者開發、經營文化創意產品方面,可依法享受有關稅收優惠政策外,非國有博物館若在繳納土地使用稅、房產稅等方面確有困難,可依法向稅務機關申請稅收減免。

             廣州市在華南地區可以說是一座博物館資源相對豐富的城市。截至2013年底,在文物主管部門備案的博物館共有56家,其中,省屬博物館4家,市屬博物館16家,區屬博物館16家,行業和民辦博物館20家。2012年前廣州提出建設“博物館之城”,并將此目標寫進“十三五規劃”。但是,相對于擁有穩定財政支持、各類展覽活動辦得紅紅火火的國有公立博物館,非國有的民間往往面臨著資金短缺、人氣不旺、人員流失等方面的問題。前些年本地媒體曾報道廣州唯一以私人名義建立的博物館東方博物館,每年運營費用高達300多萬元,一直靠創辦者的其他生意來運作資金,拆東墻補西墻,苦苦支撐。
             俗話說:“亂世買黃金,盛世興收藏”,因應時下興起的各種“收藏熱”、“鑒寶熱”,應該說,民辦博物館在傳承歷史文化、承擔公共服務方面,與國有博物館一道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承載一些獨具個性的文化方面,甚至能填補公立博物館難以企及的空白。中國2016年非國有博物館的數量占全國博物館總數的26 .6%。從其自身定義來講,博物館應該是非營利的永久性機構。但國內的民間博物館幾乎都是由館主或者企業自掏腰包建立,要讓藏品發揮展覽和研究功能,就需要更多的資金來維持。
             在稅收方面給博物館運營以一定優惠,短期來看,確實可以起到緩解民間博物館資金緊張的作用,但畢竟不是長久之計。讓民間博物館實現可持續發展,從外部條件而言,必須在社會上營造博物館文化。所謂博物館文化,一方面指的普通市民對博物館的重視和充分利用,逛博物館成為日常生活、學校和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也指包括政府、企業和私人在內的社會部門,形成某些慣例和制度性的舉措,增強民間博物館在內的各類博物館的自我造血功能。
             在國外,私立及民間博物館有著很長的歷史和豐富的經驗。在美國,私立博物館可以吸收私人和企業等各方面贊助,藏品和經費來源也可以吸納社會資源。同時,個人向博物館捐贈也是一個傳統,很多人會將自己的收藏捐獻給私人博物館做慈善事業,保證了私人博物館的正常運營。美國1917年通過的聯邦收入法案規定,捐贈宗教、慈善、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和教育機構的款項,可以抵銷其他方面的收入稅(后來包括了捐贈物品)。在這種稅收制度下,把收藏的藝術品捐贈出來,顯然比賣出去對收藏者來說更有利可圖。因此,對于博物館而言,政府的一次性免稅優惠,就像一次性“輸血”;在藝術品、文物的個人捐贈方面予以優惠,則像持續造血。也因為這種對于個人捐贈行為的鼓勵,捐贈者和普通市民與博物館之間,有了更直接、更為私人化的聯系。
             當然,除了外部輸血,民間博物館也要苦練內功。目前一些民間博物館,管理上還存在缺陷。某些民間博物館,藏品主要是館主自己把玩觀賞,敝帚自珍,質量好壞,外人無從置喙,因此才有網上爆出的一些奇葩展品,讓人笑掉大牙。若民間博物館接受國家稅收優惠甚至是補貼,就一定要保證藏品質量,切勿誤導參觀者,玷污本地文化和歷史。
             總的來說,近年來國家對于民間博物館還是很重視,政策扶植力度不減。2015年初國務院公布了新版《博物館條例》,明確鼓勵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等社會力量依法設立博物館,在博物館的設立條件、專業人員技術職稱評定、財稅扶持政策等方面,對國有和非國有博物館一視同仁。既然民間博物館是文化產業的一部分,我們的館主就要有“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意識,引入現代管理,花力氣為自己的博物館進行各種形式的包裝宣傳。讓非國有博物館實現可持續發展,民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