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和文物,都是藝術的不同表達,人類記憶和感情的傳遞媒介。8月27日晚上,上海博物館親子平臺攜手上海音樂廳,為大英百物展定制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音樂會《百物之聲》。每一段演奏曲目,穿插著文物講解,契合了上海博物館大英百物展的一組展品。
聽完音樂會再入館參觀展覽,這在上海博物館的展覽歷史上還是頭一次。150組預約家庭無一缺席,使得家長和孩子們得到了音樂、文物、歷史等各個方面的多重體驗。上博這次的音樂會,打破傳統的純演奏音樂會模式,加入了更多的歷史、文化和藝術等知識,讓文物與音樂得到有趣、有料、有機的結合。《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權力的游戲》、《加勒比海盜》,這些著名影視中的名曲,加上解說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故事,讓市民和青少年接受別具一格的親子音樂會,彰顯上博為公眾服務的一種創新追求和全新突破。
博物館作為傳承人類文明的場所,公共文化服務的機構,對展示人類文明,促進文化交流,提升人們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幾十年來,隨著經濟發展的利好,加上文化發展的驅動,引發滬上博物館建設新的熱潮,現在申城建造的各類博物館,總數已突破200家。深化博物館的服務功能,需要充分利用博物館的文物資源,一切圍繞市民的精神文化需要,朝著“全齡服務”的目標,把服務的對象,覆蓋到市民的所有年齡層,設計開發運用好博物館的各種教育手段和傳播方式,真正發揮出博物館的實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博物館要提升服務能級,同樣可以嘗試走跨界轉型之路,要突破博物館原有的傳播方式,用更接近市民生活方式,娛樂要求的形式,開創國際大都市的文博之舉,展示博物館自身獨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博物館作為城市文化的標識,承載歷史文脈的傳承,是傳播文史知識最集中的場所。在上海建立全國一流流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程中,上海的各種博物館,已經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隨著上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健全和完善,15分鐘文化服務圈的全部建成和便捷便利,博物館的跨界與創新,勢必成為上海現有博物館的一個追求方向。從這次上博舉辦別開生面的親子音樂會,引導青少年和市民進入博物館的探索來看,值得更多的行業博物館和民營博物館去仿效和借鑒,思考如何運用自身的資源和創新,和商圈、社區、創意園區、學校的有機融合,去尋求博物館的獨樹一幟和跨界突破,走出一條文化大都市獨特的文博資源傳播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