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博動態
          2018全國兩會丨劉玉珠委員:挖掘文化內涵讓文物“活”起來
          發布時間:2018-03-08瀏覽量:4430

             憑借節目《國家寶藏》,27件國寶文物意外走紅,塵封的文物在人們的生活里“活”了起來。 


            節目的播出也拉升了博物館的人氣。故宮博物院珍寶館里觀眾數量猛增,只為一睹“瓷母”真身;河南博物院觀眾人數較往日增長1/3。春節期間,全國諸多知名博物館客流暴漲,逛博物館成為過年節目之一。 

            “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活’起來”,這一倡議自2013年提出來,至2017年末產生生動的實效。許久未進博物館的觀眾或許會發現,今天的博物館已經悄悄發生了改變,隨著新技術、新服務的應用,逛博物館、看文物的方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如何讓文物更多、更好地“活”起來,發揮文物和博物館的社會功能?在全國兩會期間,新京報記者就此采訪了多位業內人士。 

            讓文物“活”起來需要精準施策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對最近兩檔文博類電視節目評價頗高,一個是《國家寶藏》,一個是《如果國寶會說話》。 

            “《國家寶藏》是9家博物館拿出國之重器,解說嘉賓也是人們都熟悉的。節目內容除了文物本身,還有文物背后的故事,這樣能夠更好地挖掘文物所承載的文化內涵。”昨天,劉玉珠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另一檔紀錄片節目《如果國寶會說話》,由國家文物局和中央電視臺聯合攝制,主要面向廣大青少年,用青少年喜歡的方式、接受的語言和感興趣的故事,拍攝100集、介紹100件套文物,系統闡釋其文物價值、文化價值。 

            劉玉珠表示,這兩檔節目一個“高大上”,一個“接地氣”,面向不同人群介紹我們悠久的歷史。“讓文物‘活’起來也有一個精準問題,針對不同社會階層,提供不同的文物節目和活動,讓更廣泛的社會大眾對中華文明感興趣,從而增強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社會凝聚力。” 

            將制定政策加強對民間文物的保護 

            除了國有博物館,還有大量文物收藏在民間。 

            劉玉珠認為,民間文物收藏和民間文物的保護利用需要引導,規范文物市場,使其活躍有序健康發展。 

            “民間文物收藏數量很大,是中華文物的重要組成部分。怎樣引導民間收藏,把它們保護好、利用好、傳承好,也是政府的責任。”他說。 

            劉玉珠介紹,針對民間文物管理和利用,近幾年,文物主管部門通過調研、召開座談會等方式,聽取了各方意見。目前正著手起草這方面的政策,希望能引導民間文物更好地為社會服務,加強對民間收藏文物的保護和服務,支持民間文物發揮作用,推動文物收藏健康繁榮發展。 

            “當然,民間文物積累的時間長、問題多、爭議大,涉及認識問題、法律問題、政策措施問題,以及鑒別問題、內涵闡釋問題等等。”劉玉珠說,這些問題需要積極而又審慎地解決,目前正穩步推進。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