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博動態
          國家“文化客廳”讓展覽“動”起來 國家博物館盤活用好文物資源成效凸顯
          發布時間:2019-03-19瀏覽量:6994

             日前,中國國家博物館發布《2018年度中國國家博物館數據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國家博物館共開放279天,觀眾總數861萬人次,比2017年增加了54.8萬人次,增長6.8%。在閉館近2個月的情況下,國家博物館觀眾人數仍然創出歷史新高。

             “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虎鎣:新時代·新命運”“漢世雄風——紀念滿城漢墓考古發掘50周年特展”等吸引著眾多國內外游客進館參觀,國家博物館也正通過一系列有力舉措,盤活用好文物資源,講好中國故事。
             優化展覽 讓文物“活”起來
             “這個展馬上就要結束了,趕緊再來看看。”龔女士帶著同伴直奔“虎鎣”展臺,雖然已經參觀過,但還是念念不忘。
             春節前夕,“虎鎣:新時代·新命運”作為國家博物館鮮有的以單一文物為主題策劃的展覽拉開帷幕,全景式展現了“虎鎣”的器物特點和流傳歷史,并專門為“虎鎣”制作了虛擬展示,增強與游客的互動體驗。
             “終于見到了‘虎鎣’真容,展臺人多,看得不夠仔細。”哈爾濱游客黃先生隨即在一塊大屏幕前,通過虛擬互動展示手段,仔細觀察“虎鎣”每一個角度的細節。“這里還能顯示蓋子里的銘文,實物上就看不到了。”
             據悉,國家博物館有140萬余件藏品,其中國家一級文物近6000件,除了基本陳列,還有各類大型主題展覽、專題展覽及臨時展覽等,如何讓展覽“動”起來成為重要課題。
             國家博物館充分運用新興技術增加展示形式,讓游客能與文物互動。像“虎鎣”展一樣,“江口沉銀——四川彭山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成果展”也采用了圖片、視頻、沉浸式投影等多樣化、高科技的展覽方式拉近與觀眾的距離。
             2018年,國家博物館啟動了“智慧國博”項目。“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虛擬現實、人工智能,讓文物通過多種方式‘活’起來,爭取讓國博管理服務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實現跨代躍升。”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介紹,設施智能化、數據融合化、管理高效化、服務精準化、安防協同化的“智慧國博”運營服務體系計劃到2021年初步建成。
             開放合作 實現多方共贏
             在南9展廳,江蘇游客劉女士一邊聽著手機里的講解,一邊仔細觀察展臺上的“金縷玉衣”。“來北京次數比較多,有時間都要到國博看看,能在北京看到其他地方博物館的展品還是很值得的。”她說,自己每到一個城市都要到當地的博物館轉一轉,而每次到國博都有新收獲。
             與河北省博物館合辦“大唐風華”“漢世雄風——紀念滿城漢墓考古發掘50周年特展”,與四川省博物館合辦“古蜀華章--四川古代文物菁華”……近年來,國家博物館與地方博物館之間的合作越來越多。地方館藏來到北京,國博館藏去往各地。
             2019年1月,國家博物館先后牽手地方博物館策劃展覽,“筆墨文心五百年——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明清書畫展”“吉金鑄史——青銅器里的古代中國”展分別在河北博物館、深圳博物館亮相。
             國家博物館積極踐行“開門辦館”,有序推進文物資源合作共享,讓更多館藏珍品走到大眾身邊。而作為國家“文化客廳”,國家博物館還肩負著促進不同文化交流互鑒的重要職責,在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展示中華文明魅力、傳播世界文明成果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各種國際交流展通過不同視角展現文明互鑒,讓國家“文化客廳”熱鬧非凡;2018年成立了金磚國家博物館聯盟,國家博物館以自信開放的胸襟與更多國家深化合作、互利共贏。
             將“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國家博物館不斷加強藏品、展覽、人才、科研交流與合作。王春法表示,不僅要吸收和借鑒國外優秀文明成果,更重要的是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向世界,主動發揮國家“文化客廳”的作用。
             創意延伸 講好中國故事
             在文創產業迅速發展、文創市場愈加活躍的當下,國家博物館也在嘗試用文創產品講好中國故事。
             國家博物館每層都設置了文創商品銷售點。在北9展廳外,上海游客馮先生選購了一款膠帶,“風格很獨特,想把它貼在行李箱上。”
             特色膠帶、冰箱貼、胸針、茶具等,國博文創產品多達幾千種,并形成自主品牌“國博衍藝”。國博著力挖掘館藏資源,采用“互聯網+博物館”的方式讓游客實現體驗、購買和收藏。
             “我們還有天貓旗艦店,線上線下商品類型基本一致。”國家博物館文創商品購物區工作人員說,線下店在寒暑假會通過促銷活動吸引游客。
             “這個彩繪雁魚青銅釭燈造型的玩偶挺可愛的,我打算買給侄女。”正在文創商品購物區選購商品的李女士說,“這里的東西不僅有國博元素,而且兼具藝術性和實用性。”
             與此同時,國家博物館自2016年起著力打造的“文創中國”授權平臺則力圖構建一個通過文化資源(館藏IP)授權和產業資源合理對接、互惠共贏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模式。在2018年“國寶耀中華”活動中,肯德基獲得國家博物館17件館藏文物IP授權,通過打造“國寶”主題餐廳,讓更多消費者感受中國傳統文化魅力。
          如今,國家博物館正在向著充滿活力、親近大眾、國際化智慧化的世界一流大館邁進。
          久久精品亚洲